【色母粒产业网】5 月 6 日消息,在 “数智赋能 绿动丝路” 纺织产业创新发展对接会上,一项极具突破性的技术成果吸引了众多目光。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纺院)正式推出高品质原位聚合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大容量制备产业化成套技术,这项创新技术为提升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品质、降低生产能耗带来新希望。
纺织服装行业的环保压力不容小觑。中纺院正高级工程师邱志成指出,纺织服装业污染物排放量在全球仅次于石化工业,占全球碳排放量的 10%,其中印染环节的碳排放占纺织产业链总碳排放的 36%。2024 年我国聚酯纤维产量达 6226 万吨,原液着色聚酯纤维产量也超过 800 万吨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原液着色聚酯纤维虽属 “绿色纤维”,加工成纺织品能省去染色工序,实现每吨废水减排 32 吨、二氧化碳减排 1.2 吨,但传统的色母粒着色法存在局限性,其依靠机械剪切力分散颜料,易导致颜料大颗粒团聚体残留,难以生产深色、细旦、高强度的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纤维。
而此次中纺院推出的新技术另辟蹊径。邱志成介绍,原位聚合法是先将颜料超细化分散在聚酯单体中,随后在超细颜料表面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量聚酯。与传统色母粒着色法相比,原位聚合法在解决颜料粒子分散及与基体的界面相容性等关键问题上优势显著,能大幅提升纤维在单丝细度、力学强度、着色牢度和色彩均一性等方面的性能。此外,采用该技术生产原液着色聚酯纤维,每吨生产能耗折合标准煤可减少超 12 公斤,进一步削减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为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