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5 月 11 日消息, 美国国内掀起的 “关税浪潮”,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冲击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就连手中常见的可乐瓶也未能幸免,其中百事可乐更是深受其害。
回溯至 20 世纪 70 年代,百事可乐出于对成本的考量,将饮料浓缩液核心生产线迁移至爱尔兰。彼时的爱尔兰凭借低税收、宽松政策,成为众多跨国企业眼中的 “避税圣地”。这一战略决策,在漫长的岁月里为百事可乐构筑起显著的竞争优势,不仅大幅削减生产成本、拓宽利润空间,还让其在全球资源调配上游刃有余。“爱尔兰制造” 一度成为百事可乐全球版图扩张的重要支撑,为美国本土市场的庞大供应提供有力保障。但好景不长,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随着美国政府将诸多海外制造商品列入征税清单,来自爱尔兰的百事可乐产品,或将面临 10% 的额外关税负担,曾经的避风港瞬间化作风暴中心。
面对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百事可乐已提前在最新财报中敲响警钟。公司对 2025 年全年盈利预期做出重大调整,将原本 “温和增长” 的预期下调至 “持平或微降”。这一变化意味着,百事可乐今年的利润增长前景堪忧,甚至存在收缩风险。事实上,在关税冲击来临前,百事可乐在北美市场的发展已陷入困境。其市场份额被老对手可口可乐逐渐拉开差距,还曾被新兴品牌胡椒博士超越,在碳酸饮料市场的排名滑落至第三。这不仅是财务数据的波动,更是品牌号召力下降的危险信号,曾经被视为 “年轻人之选” 的百事可乐,正慢慢淡出年轻消费者的视野。
相比之下,可口可乐在这场关税风波中虽未因生产线布局遭受直接打击,却也难逃其他方面的冲击。更高的铝材关税直指其包装供应链。可口可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昆西透露,公司每年从加拿大进口超 30 万吨铝材用于饮料罐生产,关税的增加将使这部分成本大幅攀升,迫使公司不得不重新规划包装策略。为缓解成本压力,增加塑料瓶使用量成为可能选项,但这又与可口可乐近年来大力推行的 “绿色包装” 目标相悖。公司曾承诺,到 2035 年旗下包装中再生材料使用比例要达到 40%,而塑料瓶在环保性能上远不及铝罐。如何在控制成本与坚守环保承诺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摆在可口可乐面前的一道难题。
百余年的商海博弈中,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堪称经典。前者以激进的广告营销和年轻化策略抢占市场,后者则凭借深厚的品牌文化底蕴赢得消费者青睐。然而,随着全球经贸形势的巨变,饮料行业格局正在重塑。从原料供应、生产制造,到环保目标、消费市场,每个环节都在经历深刻变革。在全新的市场挑战下,两大饮料巨头的比拼,已不再局限于口味创新与营销手段,更在于谁能更快适应变化,在复杂环境中精准找到破局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