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7月4日消息,英国化工巨头英力士近期陷入"减排反被罚"的政策困境。该公司在赫尔工厂实施的氢能改造项目虽成功减排75%,却因英国环境署的设施重新分类决定,面临未来三年高达2300万英镑的碳排放配额损失。
这一颇具争议的事件源于英力士乙酰基公司的一项环保投资。该企业将赫尔工厂的燃料从天然气转为低碳氢能,使其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净零乙酸生产基地。然而,环境署将该历史悠久的工厂重新归类为"新建设施",导致其2028年前无法获得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
据色母粒产业网掌握的信息,这并非英力士首次遭遇环保政策反噬。今年4月,其苏格兰格兰杰茅斯工厂就因1500万英镑碳税压力,被迫暂停多个能效提升项目。更早的2025年1月,该公司还关闭了英国最后一家合成乙醇工厂,年产能达18万吨。
英力士首席执行官David Brooks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我们投入巨资减排,却因政策变动遭受重罚。这向业界传递了完全错误的信号。"公司指出,英国78%的能源税率远高于美国的40%,严重削弱本土制造业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英力士近期发布的声明警告,英国正面临严重的去工业化风险。过去25年间,该国已有三分之二的制造业消失。董事长Jim Ratcliffe强调,若不改革能源定价和碳税政策,投资和就业将继续外流至政策更优惠的地区。
面对困境,英力士已开始调整全球布局,包括完成对美国墨西哥湾油气资产的收购。这一系列事件折射出英国在环保政策与产业发展平衡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也给全球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警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