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10月11日消息,中国国际化纤行业再度集结,于9月26至27日,在吉林市成功举行了第29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暨第10届中国碳谷碳纤维产业大会。这次会议呈现了一系列有关行业未来的关键信息,强调了我国化纤产业的前景和转型发展路径。
据了解,尽管受到国际环境、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应用等因素的冲击,中国化纤产业的产量增速略有下降,但仍然与全球平均水平保持一致。与此同时,今年前七个月,行业规上企业的营收同比下降1%,利润总额下滑了惊人的43.4%,亏损面积持续扩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解释了产量增速放缓的原因。一方面,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不再像以前那样迅猛。另一方面,中国化纤产业正处于深刻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之中,逐渐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
会议中的专家们表示,尽管化纤产业面临一些挑战,但长期来看,中国和全球化纤产业仍将具备盈利预期。根据多年的行业数据,经济增长仍然是纤维需求的核心驱动因素。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以及纤维供给质量的不断提高,全球纤维消费量仍有增长的空间。此外,具有一定功能性和高性价比的化纤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将继续扩大,为企业带来更加稳定的盈利。
要提高行业的竞争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强调,化纤产业应加强在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功能性纤维与低维材料、环保和生物纤维材料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建议化纤行业充分利用完整的产业链,加速创新发展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同时,鼓励新材料的发展,积极培育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纤维等化纤新材料在东北地区壮大发展。此外,鼓励龙头企业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合作,打造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提高全球资源整合和布局能力,深入开展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