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7月23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家在《自然-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可将废弃聚乙烯塑料转化为高品质汽油的方法,这一创新有望实现聚乙烯的高效循环利用。
废弃塑料的资源化利用一直是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聚乙烯的转化尤为关键。由于聚乙烯的非极性“碳-碳键”在低温下难以活化和断裂,其转化技术一直是科研难题。目前,主流的聚乙烯转化技术需要在400℃以上的高温、贵金属催化剂及外加氢源的条件下进行,这无疑增加了工业化的难度和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巧妙地利用四丁基氢氧化铵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一步水热反应合成了层状自支撑结构(LSP)的分子筛。这种新型分子筛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介孔孔道以及更多的强路易斯酸位点,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吸附和活化反应物,显著提升聚乙烯的转化速率。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分子筛相比,LSP分子筛的独特自支撑结构和强路易斯酸位点使其在催化聚乙烯转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240℃且无外加氢源的条件下,经过4小时的反应,这种分子筛能将高密度聚乙烯高效转化为汽油,产率高达80%。更令人振奋的是,其液相产物中C4-C12组分占比高达99%,支链烷烃占比72%,辛烷值达到了88.0,甚至超过了商业汽油的辛烷值(86.6)。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此项技术的成功研发不仅为废弃聚乙烯塑料的环保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废弃聚乙烯塑料的高效利用,从而助力环保事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