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2月28日消息,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行动正加速推进,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代表,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如今面临着退役潮的挑战。如何有效回收并资源化利用退役风电机组,成为了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多项政策支持下,各方力量纷纷涌入退役风电机组回收领域,包括地方政府、能源企业、投资企业、主机厂、吊装企业、运维企业等。
退役风电机组包含水泥基础、塔筒、发电机、齿轮箱、风机叶片等多个部分,其中叶片等复合材料零部件的资源化利用是重点和难点。这些复合材料零部件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处理难度较大,对回收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自2021年“十四五”规划首次将风力发电机用叶片回收纳入其中,至2023年《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指导意见》的出台,期间涌现了大量支持退役风电叶片回收的政策。然而,尽管政策利好频出,为何至今鲜有企业大规模建成投产?本文将从风电叶片等复合材料回收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深入剖析。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业内已探索出多条叶片回收再利用的技术路线,目前多种回收技术正处于示范试点阶段。其中,“机械粉碎法”作为一种成熟的叶片回收产业化技术,备受关注。该技术通过环保切割设备将叶片分割成便于运输的块状,再经过撕碎、粉碎、分选、分拣、筛分等过程,将各种材料分离并高值化、功能化利用。再生粉末、再生纤维等产物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用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的生产。
此外,“热解法”也在现阶段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然而,热解法存在一些问题,如热解油的高毒性、再生玻纤强度损失较大等,且热解气、热解油作为能量使用会增加碳排放。这些问题限制了热解法的广泛应用。
我国风电从2004年开始批量装机,至今已并网超5亿吉瓦,叶片、机舱罩等复合材料产品累计总量庞大。然而,由于风机分布广泛,不同区域内年风机下线量不均衡,给回收企业带来了集中处理和规模化资源利用的挑战。同时,回收产业的盈亏平衡点对收储量有一定要求,而多数省份全年退役量难以满足这一要求。
在政策支持方面,截至2024年底,已有十余项支持和鼓励风电叶片回收的政策出台。然而,退役风电机组回收再利用产业落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固废资源难以集中、建设规模过大、国有资产处置难点等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以大换小”项目,退役风机难以实现账面资产核销,直接导致退役风机难以处置。
对此,有企业尝试通过整机竞拍方式进行处置,但效果并不理想。拍卖拉高了处置成本,企业面临利润降低或亏损风险。同时,无价值但需要处置的叶片等一般工业固废以及润滑油等危废的处置费用也受到挤压。
综上所述,对于退役风机设备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各方应保持清醒头脑,避免盲目跟风。投资项目应仔细调研技术可靠性、成熟度和经济性,保障退役风机等固废原料来源的稳定性。地方政府应保证支持政策的连续性、产业布局的合理性,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导致的资本和资源浪费。同时,应与发电企业密切沟通,尽量保障退役风电资源的集中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