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3月4日消息,内蒙古能源产业“绿”动未来,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正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的新路径。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内蒙古能源产业正以“绿”为链,加速推动能源产业向“新”求“质”。
2024年,内蒙古能源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煤炭产量突破12亿吨,新能源总装机规模破亿,达1.35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更是位居全国前列。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内蒙古能源产业从“黑色依赖”向“绿色崛起”的华丽转身。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一片壮阔的光伏基地即将并网,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大量绿电,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数百万吨。同时,蒙西至京津冀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也即将建成,将破解新能源的消纳瓶颈,实现大漠深处的光伏矩阵与华北平原的万家灯火零碳连接。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这不仅是宏大工程中的变革,更浸润于百姓生活,让清洁电能送入千家万户,让牧民家中温暖如春。
除了绿电的输出,内蒙古还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大做文章,让煤不再是简单的燃料,而是高端化工的原料。在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区,煤制烯烃项目通过绿氢耦合技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包头中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则将煤炭转化为防弹装甲、单兵防护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煤炭附加值提升数十倍。乌海市则依托BDO产业链,将煤炭转化为氨纶、锂电池溶剂等高附加值产品,为农业生产披上环保的“新衣”。
而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内蒙古更是链式延伸,将绿电转化为绿氢、绿氨、绿醇等。在乌兰察布的风电场,绿电正被电解为绿氢,用于替代现有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灰氢。赤峰市的风光制氢氨项目则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绿色氢氨肥料,减少传统化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阿拉善的绿色甲醇项目更是助力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内蒙古能源产业的蜕变,离不开顶层设计与市场活力的共振。绿电交易试点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固态储氢示范项目落地应用,光伏硅材料产能领跑全国,氢储产业发展起步成势。
展望未来,内蒙古能源产业将继续涵养绿色之质、挥洒创新之力,为端稳“能源饭碗”、筑牢生态屏障、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更强绿色动能、贡献更大北疆力量。内蒙古的能源产业,正逐绿前行,成为全国能源革命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