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3月6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在今年的两会上,针对环保材料和知识产权领域提出了四项重要建议。他特别强调,在建筑、家电等行业应加速推进可回收、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建议设定最低使用比例为5%,并逐步提升,以促进行业绿色转型。
廖增太指出,当前国内企业在采用塑料可回收材料方面积极性不高,主要担忧短期成本上升和技术调整压力。他认为,缺乏政策激励是企业保持现状、对可回收材料应用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已通过立法明确要求部分材料必须包含再生材料,以降低碳排放,如欧盟对一次性PET塑料饮料瓶的再生成分比例就有明确规定。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廖增太还提出了国内可回收材料标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企业难以准确判断材料性能和质量,这严重阻碍了可回收材料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可回收材料的验证周期长、费用高,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为此,廖增太建议建立国家级的可回收、可再生材料标准体系,为产品提供统一的测试和验证服务。同时,组织专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制定技术标准、质量规范和测试方法。他还提议加强国家级检测认证机构的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权威、高效的产品测试和验证支持。
在知识产权方面,廖增太呼吁加强商业秘密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他建议政府牵头建立国家级化工技术名录,严格审查技术来源及其合法性,并要求企业申报备案,杜绝非法技术项目。同时,他呼吁国家针对商业秘密保护专门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此外,廖增太还提出了建立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信用管理机制和境外侵权监管机制的建议,以全面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