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盯上中国己二酸,我国化工企业咋破局?

   时间:2025-04-08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4 月 8 日消息,近期,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应欧盟企业朗盛德国和兰蒂奇化工于 1 月 28 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自中国的己二酸(Adipic Acid)启动了反倾销调查。此次调查的时间范围为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损害调查期则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直至倾销调查期结束。按照计划,初裁结果预计会在 7 个月内公布。

回顾去年 4 月,我们曾探讨过我国化企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的现象及其背后透露的信号,当时贸易战的形势已然愈发严峻。如今时隔一年,情况又有了怎样的变化?逆全球化的趋势是否还在加速?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从官方数据来看,在每年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中,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以及橡胶制品工业领域的案件数量颇为可观。近五年来,相关案件共计 139 起。2020 年有 28 起,随后两年数量持续下降,但从 2023 年起又开始回升,到了 2024 年,案件数量更是高达 61 起,像墨西哥对我国 SBS 的反倾销、巴西对我国聚醚多元醇的反倾销以及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环氧树脂的反倾销等案件都包含在内。截至目前,仍有 62 起反倾销措施在执行,58 起处于调查阶段,其余的则是无措施结案或已终止措施的状态。在反倾销发起国家方面,印度、美国和欧盟是主要的发起方,其中印度占比最大。印度本土化工产能相对薄弱,可需求却十分旺盛,其反倾销政策还常常出现 “反复” 的特点。比如去年印度针对我国 PTA 和聚酯产品实施 BIS 政策限制后,我国企业通过开拓土耳其、越南等新兴市场,依旧实现了出口的增长。随着我国凭借成本优势打破贸易壁垒,欧美市场也开始对本土产业进行保护。以 PTA 为例,我国的生产成本在全球处于最低水平,这使得欧美一些老旧产能被迫淘汰。值得关注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已逐渐成为反倾销的新焦点,欧盟对聚酯瓶片征收 6.6%-24.2% 的关税,韩国、墨西哥、印度等 14 个经济体也相继展开了相关调查。不过,我国企业通过转口贸易的方式维持了出口量,2024 年前五月瓶片出口量达到了 240 万吨,同比增长了 18%。

再来看看此次反倾销的发起企业朗盛和兰蒂奇的情况。朗盛德国的己二酸产能为 8.8 万吨,兰蒂奇集团的产能是 8 万吨,两者合计 16.8 万吨,仅相当于我国己二酸头部企业华峰产能的 14%。而且己二酸的利润水平整体呈现下行趋势,欧美地区的己二酸装置,由于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和环保成本远高于亚洲,己二酸价格价差逐渐下跌至历史低位。自 2022 年行业利润从高点回落之后,一直处于几乎亏损的状态。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欧洲企业纷纷采取自救措施,巴斯夫在总部发生事故后,顺势关停了己二酸产能,放弃了其全球第二的市场地位。去年 2 月,朗盛也曾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将己二酸的价格提高 250 欧元 / 吨,给出的理由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美国的奥升德日子也不好过,去年 10 月,奥升德美国最大的己二酸基地进行了裁员,另一家基地直接关停,并与上述基地进行了整合。

面对反倾销壁垒,我国头部企业有全球化布局、技术迭代和差异化竞争这三大突围路径,不少典型案例表明,反倾销反而倒逼了产业升级。以苯乙烯市场为例,曾高度依赖进口(2017 年进口依存度 30%),2018 年对韩美台实施反倾销后,国内产能迅速释放,2023 年进口依存度降至 5% 以下,2024 年 3 月更是实现了净出口。韩国从主要的进口方转变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在 2023 年我国出口量中占比 74%。苯乙烯产业通过技术升级将生产成本降至全球低位,万凯新材料在尼日利亚建设了 30 万吨瓶片基地,华润材料的产品覆盖了 88 个国家,三房巷则聚焦南美、非洲等非受限市场,都实现了 “曲线出海”。有专家建议企业可以双轨并行:对内通过一体化生产降低成本(如镇海炼化 PTA - 聚酯全产业链模式),对外建立多区域产能(如万凯非洲基地)。那些主动适应规则变化的企业,在突破贸易壁垒后往往能获得超出预期的成长,苯乙烯和瓶片产业的转型就已经验证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