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与石化院联手,复杂烯烃 “变身” 有新招?

   时间:2025-04-08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4 月 8 日消息,在化学研究领域,一项重大成果引发了广泛关注。近日,北京大学焦宁研究团队携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的钛硅分子筛合成与催化氧化团队,在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过碳碳双键解构实现复杂烯烃的催化重塑》的研究论文。该团队成功实现了一项突破性发现,即利用非均相铜 / 多级孔钛硅分子筛,高效地将复杂烯烃类物质转化为羰基腈,在同一分子内精准引入羰基和腈基这两种至关重要的官能团,从而实现了对复杂有机物分子骨架的精确编辑。

众所周知,C=C 双键断裂在化学合成以及药物开发进程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然而,由于双键自身具备高能量、低反应活性的特性,并且产物选择性难以有效把控,致使这一研究领域始终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尽管在烯烃转化方面,诸如烯烃复分解和臭氧分解等方法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通过 C=C 双键断裂来实现复杂分子重塑的方法依旧不够完善。围绕着 “C=C 双键氮化反应” 这一核心科学难题,研究团队历经长达 8 年的深入钻研,终于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石科院研究团队在对钛硅分子筛晶内扩孔以及钛状态调控的基础之上,将 CuO 纳米簇高度均匀地分散于多级孔钛硅分子筛的限域孔道之中,成功制备出了复合催化材料。该材料中的 CuO 纳米簇分布均匀,拥有更多暴露的活性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催化效率。基于这一催化材料,北京大学焦宁研究团队凭借精确调控叠氮自由基的高效引发以及 O-O 键的均裂,顺利地将 C=C 双键高效转化为 C=O 和 C≡N 键,实现了烯烃双键断裂需氧氮化反应的高效性与高选择性。这一反应不仅在简单烯烃底物上表现出色,对于甾体、萜类和糖烯类等复杂分子的骨架重塑同样适用,充分彰显出其广泛的适用范围和高效的催化效能。此外,该非均相催化剂性能稳定,还能够循环使用,为有机化学与多相催化学科的交叉融合树立了典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