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高性能材料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奥升德功能材料公司,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 ——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南区破产法院正式启动《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重组程序。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尼龙 66 行业激起千层浪。
奥升德,作为尼龙 66 领域的 “老牌劲旅”,其实力不容小觑。其拥有高达 70 万吨的产能,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比约 20%,稳稳占据着行业头部位置。然而,即便如此强大的企业,也难以抵挡市场风云变幻带来的冲击,如今已陷入无法维持财务平衡的困境。
根据相关流程规定,奥升德必须在 180 天的限期内找到愿意接盘的企业,承担其债务以完成重组。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如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成功重组,等待它的将是破产清算的命运,届时其美国产能可能会被低价出售或关闭。
不过,奥升德在艰难时刻仍向全球近 1,650 家客户做出承诺:在重组期间,公司将照常运营,持续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尽力保障业务的稳定性。目前,奥升德已从部分债权机构处获得了 2.5 亿美元的融资,并且预计在 6 个月内完成重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资产重组并不涉及奥升德美国以外的各子公司及生产基地。也就是说,奥升德位于亚洲的各子公司及生产基地将不受影响,继续正常运营,生产发货和产品交付等工作也将有条不紊地进行。
奥升德功能材料公司是一家上下游一体化的聚酰胺生产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 12 座生产基地,雇员近三千人。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并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均设有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构建起了庞大的全球业务网络。
与奥升德的重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身为尼龙巨头的英威达,在经历一番波折后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宣布有意出售尼龙纤维业务一年后,英威达最终决定保留该业务。4 月 17 日,英威达在对市场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后,做出了这一决策。尽管在寻求出售业务的过程中,有多家潜在买家表现出浓厚兴趣,但英威达认为,通过优化自身运营、聚焦核心优势,保留业务能够为公司创造更大的长期价值。并且,在决定保留业务后,英威达迅速宣布尼龙 66 聚合物现货价格下调 200 元 / 吨,以应对市场变化。
近些年,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出台后,全球自由贸易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正逐渐偏离过去的自由贸易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产品虽物美价廉,但未来面临的政策风险显著增大。英威达选择保留产能,或许并非单纯基于财务考量,背后可能有更多政治因素的影响。这种在复杂局势下多边下注的行为,很可能成为未来众多跨国公司的共同选择,它们需要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中,寻找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平衡之道。尼龙行业在奥升德重组与英威达坚守的不同选择下,未来发展充满变数,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