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5月15日消息,近日,由陕西中盛丹龙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的新型特种调温纤维生产项目在丹凤县北坪现代工业产业园圆满落成并投入运营。该项目作为当地纺织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布局,自2024年6月正式开工以来,便备受业界关注。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2亿元,年度投资计划为1亿元,建设周期覆盖2024年至2025年。项目充分利用北坪现代工业产业园的标准化厂房资源,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精心打造了两条年产共计2000吨的新型特种调温纤维生产线,其中长纤与短纤各占1000吨。同时,项目还配备了30套(台)先进生产设备,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
该项目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材料双向调温技术。项目以煤、石油化工衍生出的聚酯母粒为原料,通过先进工艺生产出具有遇热吸热、遇冷放热特性的中空纤维。这种纤维能够在18℃~32℃的范围内自动调节温度,为穿着者营造出一个恒温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此外,项目所采用的技术由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科的权威团队历经多年研发而成,相关核心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均处于领先地位。
在技术层面,该项目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实力。设备经过3—4年的小试、中试定制化采购,确保了生产线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特别是在相变材料微胶囊耐热性方面,项目通过微米级胶囊嵌入纤维的技术手段,显著提升了产品的保温性能,减少了热量流失。同时,熔融纺丝技术的运用也使得产品质感更加柔软,透气率提升了30%。
市场方面,该项目同样具备显著优势。原料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科研成果转化效果显著,产品性能优异。调温区间大、质感柔软舒适、抗洗抗折性能稳定等特点使得产品深受市场青睐。特别是其不可替代的产品特性,使得项目产品已被多家高端户外品牌提前锁定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破解了传统纺织业“低端锁定”的难题,更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耐热性、提升熔融纺丝技术的制备水平等措施,项目成功实现了生态资源的产业化与产业价值的多元化。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亩均投资高达1700万元,建成后预计亩均年产值可达1140万元,亩均税收贡献100万元,并将带动当地100人就业。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示了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融合发展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