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12月5日消息,福建省质检院与宁波市质检院的专家们携手合作,首次对体育产品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在此次监测的112个产品样本中,竟有30个批次的产品未能达到参考标准要求,问题均出在增塑剂超标上,这一比例高达26.8%,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当前,随着减负政策的持续推进,体育运动的氛围愈发浓厚,球拍、跳绳等体育器材成为了儿童课外生活和成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然而,本次抽查结果却令人揪心,部分样品的增塑剂含量竟然超过了参考标准限值的两百倍之多,这无疑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也凸显了体育用品市场监管的缺失。
增塑剂,这一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和体育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虽然它能显著提升塑料的柔韧性和伸展性,但长期摄入却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特别是影响生殖机能,甚至导致不育等严重后果。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其危害更是不言而喻。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增塑剂之所以被滥用,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企业为了追求产品的柔软手感和市场竞争力,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行国家标准对于球拍、跳绳等特定体育用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缺乏明确且严格的规定,这让一些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机。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市场监管和相关执法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值得庆幸的是,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发布了《跳绳》国家标准草案稿,对跳绳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进行了明确的限量要求。这一举措不仅有望为跳绳行业树立“限塑”标杆,更为其他体育用品的安全规范立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期待这一草案能够尽快通过并实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