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2月7日消息,中美贸易战再起波澜,能化市场面临新挑战。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后,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液化天然气和原油分别加征15%和10%的关税。这一举措对能化市场产生了诸多影响。
目前,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原油量占国内进口总量的比例较低,仅为1.7%。然而,由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受到油轮制裁的影响,部分货物无法正常卸载,导致地炼开工率下降,国营炼厂紧急调升开工以替代。在此背景下,中国和印度炼厂开始更多地向中东、非洲以及美洲等地采购原油,对美国原油的需求或有所提升,但增量仍然主要集中在中东和西非等地,对美进口仍然有限。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在液化天然气方面,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同期进口总量的5.6%,位居第五位。然而,在中国天然气需求总量中,这部分进口量占比不到1%,影响相对有限。买家可以通过变换船舶进行卸载或要求关税豁免等措施来避免惩罚。此外,关税可能导致更多液化天然气流向欧洲,改变贸易流,而中国可以从中东获取更多液化天然气。长期来看,贸易战可能导致中国对美液化天然气进口的长约谈判受阻,企业长约进口可能会逐步减量。
在甲醇和聚烯烃方面,中美之间的进出口量极小,对市场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然而,需要关注的是,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后续或对多个商品均采取“溯源式”关税加征。这可能导致其他国家也跟随进行对话出口商品限制,如瓶片出口受到抵制、PVC进口许可续签受考量等。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下游商品出口也受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需求预期可能下行。
中期来看,美国加征关税并不限定中国,后续也可能导致原材料流动成本大幅增加,商品可能走成本逻辑从而上行。因此,中长期的具体价格路径仍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观察。能化市场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