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8月20日消息,无定形碳酸钙(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简称ACC钙,或非结晶钙),这种在自然界生物体内存在的多功能材料,也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刘玉玲教授及其团队,为保护无定形碳酸钙免受水性环境的影响,特别设计了一种兼具生物相容性与防水性能的保护壳,极大地增强了无定形碳酸钙在体外和体内的稳定性。
与晶体碳酸钙相比,无定形碳酸钙因其独特的非晶态结构,显著提升了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使无定形碳酸钙在多个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但不限于缓解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炎症(通过中和体内酸性环境)、抗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
在抗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方面,无定形碳酸钙纳米粒子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功能化的纳米载体,以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害。与传统的微米级碳酸钙相比,纳米级的无定形碳酸钙能更有效地在肿瘤部位聚集,从而延长药物在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间并增强治疗效果。
此外,无定形碳酸钙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是一种通过细胞内钙离子失衡来增强肿瘤免疫反应的方法。基于碳酸钙的纳米颗粒能在低pH环境中释放特定药物,引发线粒体内钙超载,进而诱导细胞死亡并激发免疫反应。
在补钙领域,无定形碳酸钙同样表现出色。与传统的结晶碳酸钙相比,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更高,使其成为一种高效的膳食钙源。临床试验显示,稳定的无定形碳酸钙具有较高的吸收率,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钙补充剂。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无定形碳酸钙纳米颗粒不仅具有安全、无毒、可降解等特性,还因其高度的反应性和资源丰富性而备受关注。与其他无机纳米材料相比,无定形碳酸钙能在体内分解生成参与生物体内生理和病理过程调节的Ca2+。尽管在正常水相大气条件下它可能不稳定,但其反应性却比晶态碳酸钙更高。无论是用于肿瘤靶向递送、促进骨再生、免疫调节还是增强成像效果,对无定形碳酸钙纳米颗粒进行功能化改造都有望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