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耐刮塑料,有何区别?

   时间:2025-08-04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8 月 4 日消息,在高分子材料的实际应用里,耐磨与耐刮性能时常被提及,这两个概念看似相近,实则存在一定区别。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读弹性体行业中这两种性能的差异。

耐刮性,指的是材料表面被指甲或其他尖锐物件刮划后,出现划痕(刮花)的明显程度以及划痕消失的情况。例如市面上的可穿戴电子产品、五金工具等,都对耐刮性能有特定要求。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以常见的 TPE 材料为例,其耐刮性能主要由配方设计决定。一般来说,橡胶相含量越高,材料耐刮性越好;而填充量越多,耐刮性则会变差。目前,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高填充的方式,这却导致材料表面容易出现刮花、刮白、起粉等问题。常见的改善耐刮性的配方设计有:控制填充比例以保证充分分散;合理把控 SEBS 充油比例;选择星型结构或特性牌号的 SEBS;添加硅酮母粒、油酸酰胺等爽滑剂;使用部分相容剂改善材料组分的相容性。

耐磨性,是 TPE 材料在摩擦力作用下,抵抗因表面破坏而产生损耗的能力。DIN 耐磨测试是较为常见的检测方式,即在规定的接触压力和给定面积上,测定试样在特定级别砂纸上摩擦所产生的磨耗量。磨损磨耗是指摩擦时,表面不平的尖锐粗糙物不断切割、刮擦,导致表面接触点被切割、扯断成微小颗粒并从表面脱落,其磨耗强度与压力成正比,与拉伸强度成反比。疲劳磨耗则是与摩擦面相接触的表面,在反复过程中受到周期性压缩、剪切、拉伸等变形作用,使表面产生疲劳并逐渐出现微裂纹,这些裂纹发展后会造成材料表面微观剥落,且疲劳磨耗会随着弹性模量、压力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拉伸强度的降低和疲劳性能的变差而加大。卷曲磨耗是指材料光滑表面接触时,由于摩擦力作用,使表面不平处发生变形并被撕裂破坏。针对耐磨性的常见配方设计包括:控制填充比例以保证充分分散;选择高分子量、星型结构或特性牌号的 SEBS;添加白炭黑、二硫化钼等耐磨剂;添加硅酮母粒、油酸酰胺等爽滑剂。

此外,耐磨和耐刮擦的塑料在诸多应用场景中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需要长期使用且对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这类塑料材料:

聚酰胺(尼龙,PA):具有优异的耐磨性、高强度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应用于齿轮、轴承、滑动部件、工具手柄等。

聚甲醛(POM):具备极好的耐磨性、自润滑性和低摩擦系数,用于齿轮、轴承、滑块、阀门部件等。

聚碳酸酯(PC):有高透明度、高冲击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适用于眼镜镜片、安全面罩、电子设备外壳等。

聚四氟乙烯(PTFE):摩擦系数极低,化学稳定性和耐磨性优异,可用于密封件、滑动轴承、不粘涂层等。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耐磨性极高,有自润滑性和抗冲击性,应用在输送带、滑板、轴承衬垫等。

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ABS):机械性能、耐磨性和耐刮擦性良好,用于电器外壳、汽车内饰件、玩具等。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耐磨性、耐化学性和尺寸稳定性较好,适用于饮料瓶、食品包装、纤维等。

聚醚醚酮(PEEK):耐热性、耐磨性、耐化学性和机械强度极高,应用于航空航天部件、医疗植入物、高温轴承等。

聚苯硫醚(PPS):耐热性、耐磨性和耐化学性优异,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泵和阀门部件等。

聚氨酯(PU):耐磨性、弹性和耐撕裂性优异,适用于轮胎、传送带、鞋底、涂料等。

聚苯乙烯(PS):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透明度,应用在一次性餐具、包装材料、玩具等。

聚丙烯(PP):耐磨性、耐化学性和抗疲劳性良好,用于容器、管道、汽车零部件等。

聚氯乙烯(PVC):耐磨性、耐化学性和阻燃性良好,适用于地板、电缆绝缘、管道等。

聚砜(PSU):耐热性、耐磨性和耐化学性优异,应用于医疗器械、食品加工设备、电气绝缘材料等。

聚醚酰亚胺(PEI):耐热性、耐磨性和机械强度极高,用于航空航天部件、电子元件、高温轴承等。

在选择耐磨和耐刮擦的塑料时,需考虑应用环境(如温度、湿度、化学品接触等)、机械性能(如强度、韧性、硬度等)、成本(不同材料成本差异较大,需结合预算选择)以及加工方法(注塑、挤出、吹塑等不同加工方法可能影响材料选择)。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能选出最适合特定应用需求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