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9 月 23 日消息,国内化工巨头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特种工程塑料领域再添技术储备,其申请的 “一种聚苯硫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于近日正式公布。这一专利聚焦聚苯硫醚(PPS)树脂的性能优化,所涉产品重均分子量介于 20000 至 50000 之间,巯基端基与氯端基的摩尔比为 1 至 9,且氯端基含量控制在 15 至 60μmol/g 范围内,具备优异的加工性能及与硅烷偶联剂的反应活性,为下游应用拓展奠定基础。
事实上,万华化学在 PPS 领域的技术布局已持续推进。今年 4 月,公司另一项同名专利已对外公布,该技术可显著减少聚苯硫醚聚合过程中低聚物超微粉状废料的生成量,从工艺源头提升生产效率与原料利用率。更早之前的 2024 年 7 月,万华化学研究院高性能材料研究中心团队已联合德阳科吉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前往四川宜宾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长江工业园区科研基地开展调研,就 PPS 产业化项目展开专项洽谈。期间,宜宾产研院方面重点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无催化合成 PPS 工业化技术,为多方后续开展技术转化合作搭建了沟通桥梁。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聚苯硫醚(PPS)作为性能突出的特种工程塑料,凭借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热稳定性优异、电绝缘性强及阻燃等核心优势,在高端制造领域应用广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可用于各类核心零部件制造;机械仪器领域中,泵、阀门、管道等精密部件多有采用;5G 通讯领域的天线振子、供暖通风设备的压缩机与储液器、军工航天领域的火箭弹引线底座及飞机结构件,乃至医疗领域的外科器械与医用纤维膜等,均离不开 PPS 材料的支撑。
从国内市场格局来看,浙江新和成是当前 PPS 行业的龙头企业,现有产能达 2.2 万吨 / 年,2024 年实现满负荷生产,规划总产能将提升至 3 万吨,剩余 8000 吨产能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同时持续加码下游应用场景研发。除新和成外,山东滨化滨阳、重庆聚狮科技、新疆中泰新鑫、铜陵瑞嘉等企业亦占据重要市场地位。其中,前五大生产商合计产能达 6.2 万吨 / 年,分别占国内名义总产能的 67% 与实际总产能的 91%。不过,目前内蒙古磐迅、霍家工业两家企业因装置改造处于停工状态,暂未恢复正常生产。
市场供需数据显示,我国 PPS 树脂消费需求呈稳步增长态势,2020 至 2024 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 9.5%,2024 年折纯消费量已达 5.6 万吨,自给率提升至 46.4%,但仍有约 3 万吨依赖进口。展望未来,预计到 2030 年,国内 PPS 消费量将增至 9.4 万吨,而产能预计将达 14.3 万吨 / 年,较 2025 年预计的 12.9 万吨 / 年仅净增 1.4 万吨 / 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 2025 年 6 月,国内 PPS 拟在建项目涉及产能虽达 25 万吨 / 年,但除晟基新材料、新疆聚芳高科、明泉新材料的 3 个项目外,其余多为现有企业前期规划的扩建项目,实际实施可能性较低。
行业竞争正迎来新变量。8 月 28 日,黄山东泰启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8 万吨 PPS 树脂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 16 亿元,目标直指打造全球一流 PPS 产业集群,为市场注入新的竞争活力。而万华化学的持续技术投入,亦与公司 “绿色化、高端化” 战略方向高度契合。尽管目前尚无公开信息确认其 PPS 产品已实现量产,但密集的专利布局与产业化合作洽谈,充分显示其 PPS 业务正加速向商业化落地推进。
从产业大背景来看,2020 至 2024 年间,我国特种工程塑料产能保持双位数年均增长,产量增速达 14.3%,消费量增速为 5.7%。在通用工程塑料利润普遍下滑的态势下,特种工程塑料仍维持高盈利水平,行业自给率已从 30% 提升至 47%,并在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技术研发及工艺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 PPS 等细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产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