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7月5日消息,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原材料产业方面的合作再进一步,成为紧密的盟友。在7月2日阿斯塔纳举办的哈萨克斯坦-中国企业家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双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商业协议,彰显了原材料资源在推动两国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会议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azMunayGas)与中国石化(SINOPEC)共同签署了一项关于开展对苯二甲酸生产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协议。此外,双方还计划在阿特劳州启动名为“Silleno”的项目,旨在建设哈萨克斯坦首个年产能力达到125万吨聚乙烯的综合气化工厂。这一重大项目的签约仪式由KazMunayGas公司董事长阿斯哈特·哈森诺夫、“SIBUR”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米哈伊尔·卡里萨洛夫,以及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共同完成。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该项目不仅被看作是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更预计将对哈萨克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带来1.2%的增长。聚乙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材料,该项目的实施无疑将为中小企业在聚乙烯制品生产领域提供新的商机,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预计在建设期间将创造近8000个就业岗位,而在工厂投产后,还将提供约800个长期工作岗位。
同时,KazMunayGas还与中国中信集团(CITIC Group)达成了另一项合作协议,旨在将“CASPI BITUM”合资公司的炼油厂年产能提升至150万吨。双方已经着手进行项目的设计工作,并计划于2025年投入运营。此前,该炼油厂已经由中国NJPEC研究所完成了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过了技术审核,今年5月双方已签订施工总承包协议。这一系列的合作举措预示着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原材料生产和运输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