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7月3日消息,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政策正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一家具有30年历史的美国特种材料制造商近日宣布,将把部分生产线从美国迁至中国,这一决定与白宫"制造业回流"的预期目标背道而驰。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企业专注于功能性纺织材料的研发生产,其核心产品是一种具有吸湿排汗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该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端运动服饰和户外装备领域,能够显著提升面料的速干性和保暖性能。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夫·鲍曼表示,企业原本采用"美国研发生产+中国加工制造"的全球化运营模式。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美国政府今年4月实施的新一轮对华关税政策,成为促使企业调整战略的关键因素。72岁的鲍曼坦言,虽然公司在上海设有仓储中心可以缓冲短期冲击,但长期来看,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迫使企业必须重构供应链布局。
"中国纺织产业拥有无可比拟的完整生态链,"鲍曼强调,"这不是简单的成本考量,而是产业配套和效率的全面优势。"他特别指出,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协同能力,是中国制造业难以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该企业正在加快推进生产转移计划,重点将合成原料制备和母粒生产等环节迁至中国。这一调整不仅能规避中美关税壁垒,还能大幅缩短供货周期。值得注意的是,整个产业转移流程预计仅需30天即可完成实施。
《纽约时报》在报道中评论称,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手段重塑全球产业链的尝试,正在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选择"用脚投票",通过产业转移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经营风险。这一现象引发了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实际成效的广泛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