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7月5日消息,走进内蒙古国创稀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植物工厂,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称奇。无需复杂的环境调控,这里的蔬菜却长势喜人,其秘诀在于工厂顶部安装的稀土植物补光系统。这套系统通过科学配比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光谱,显著增强了作物的根系活力与果实品质,使得植物在非理想条件下依然能够茁壮成长。这只是包头稀土产业创新应用的一个缩影。
在国创公司的实验大棚内,技术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一项突破性技术:当蓝光照射到特制的稀土转光膜上时,光线立即转变为红色。公司负责人解释道:"这种创新材料能够将有害的蓝光波段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特定红光波段。"测试数据表明,该技术使茶叶采摘期提前了一个半月,某些草本植物的生长周期更是缩短至惊人的7天。作为地区内首家实现稀土光功能材料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国创已开发出含镧铈等元素的转光材料,广泛应用于农业薄膜、电子器件等多个领域。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包头市正在全面推进"稀土+"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边界。当地新建的智能化中试生产线即将投入运行,专注于生产新型盘式电机。科研人员介绍,与传统电机相比,这种采用稀土永磁材料的新型电机具有体积小、散热性能优异等特点,散热效率有望突破现有技术瓶颈,为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革新。
产业创新离不开完善的科研支撑体系。包头市通过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已培育出多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土应用项目。从显示技术到特种材料,这些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包头稀土产业已实现质的飞跃。在过去两年间,当地稀土企业数量增长超过50%,新材料产能实现翻番,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今年前五个月,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投资额同比激增16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
"我们正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包头市工信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需求导向的研发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随着1300亿元年度产值目标的推进,包头稀土产业正朝着更高水平迈进,持续书写着资源转化的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