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9月23日消息,在聚氯乙烯(PVC)制品的生产流程中,碳酸钙作为一种关键填料,其用量颇为可观。它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树脂的利用效率,还拓宽了树脂的应用边界。此外,碳酸钙的加入还赋予了制品多种特定性能,包括卓越的尺寸稳定性、阻燃性、电气绝缘性、不透明性以及增强的刚性和拉伸、冲击强度。
碳酸钙的色相多样,包括红相、黄相、青相、灰相以及红黄相等。为了准确检测其色相,通常将PVC、碳酸钙与复合稳定剂以100:25:4.0的比例混合,并通过热混合制成干混合料。随后,利用转矩流变仪对干混合料进行捏合,直至物料塑化并出现塑化峰,此时停止试验并观察PVC混合物塑化料的外观颜色,以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偏色现象。
在碳酸钙的性能指标中,表观密度是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粉体在未压缩状态下的颗粒聚集和孔隙状态。根据聚氯乙烯树脂的表观密度检测方法,可以简便地检测碳酸钙的粒度分布、孔隙率等关键数据。其中,重钙产品的堆积密度通常较大,范围在0.8至1.3g/cm3之间;而轻钙产品的堆积密度则较小,一般在0.5至0.7g/cm3之间,部分纳米碳酸钙产品的堆积密度甚至可低至0.28g/cm3左右。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吸油值是衡量填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表示单位质量的填料能够吸收的增塑剂二辛酯(DOP)的量。轻质碳酸钙的吸油值往往是重质碳酸钙的几倍,因此在达到相同增塑效果的情况下,使用重钙可以减少增塑剂的用量。为了降低吸油值并提升应用性能,表面改性成为了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表面改性处理,碳酸钙的堆积密度增大,吸油值显著减小。
此外,碳酸钙的晶形、粒径、白度、沉降体积、分散性、水分、pH值以及表面自由能和比表面积等也是影响其在塑料中应用的关键因素。例如,立方体和球形晶形的碳酸钙流动阻力较小,易于生产加工;粒径控制在100nm左右的纳米碳酸钙能够发挥出最佳效果;而高白度的碳酸钙则能够减少对填充塑料着色的影响。
同时,杂质含量和粒度分布也是衡量碳酸钙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杂质含量过高会影响填充塑料制品的色泽、外观以及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而粒度分布则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这些指标以确保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碳酸钙作为聚氯乙烯制品中的重要填料,其性能指标的优化对于提升制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