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11月22日消息,佛塑科技近日在资本市场的一则重大交易公告引发了广泛关注。10月31日晚,公司宣布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金力股份的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然而,这一消息公布前,佛塑科技的股价却出现了异常波动,甚至在公告当天“抢跑”涨停,这不禁让人质疑是否存在内幕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
在停牌前的20个交易日内,佛塑科技的股价累计涨幅高达44.67%,尽管公司回应称剔除外部因素影响后涨幅未超20%,但市场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更令人关注的是,多家外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此期间“精准买入”佛塑科技股票。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三家外资机构,以及张国良、苏敏如两位自然人,均在短短一个月内成为了佛塑科技的前十大股东。
自11月15日复牌以来,佛塑科技的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一字涨停,截至11月20日收盘,股价较9月30日已接近翻倍。这些“精准买入”的股东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浮盈,估算至少达600万元,最高甚至可达2000万元。
此次佛塑科技与金力股份的结合,旨在切入锂电池隔膜领域,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交易方式采用“股票+现金”的形式,而现金部分或由控股股东广新集团承担。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人张国良的出现引发了关联猜测,他此前曾在广新集团旗下另一家公司的股权交易中出现过。尽管佛塑科技表示无法核实两个“张国良”是否为同一人,但这一谜团无疑为整个事件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此外,摩根士丹利在近期多次在资产重组停牌前“精准买入”其他公司股票的行为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这些公司复牌后股价均出现了大幅波动,这让人不禁怀疑摩根士丹利是否拥有某些特殊的信息渠道或投资策略。
尽管佛塑科技表示已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并履行了保密义务,但股价的异常波动和多方的“精准买入”现象仍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公司上方。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都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的后续发展,期待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一事件也再次提醒了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保密性至关重要,任何可能影响市场公平公正的行为都应受到严格审查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