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3月26日消息,各类一次性容器,像饮料瓶、餐盒以及预包装食品所用的塑料盒等,很容易因使用误区而引发安全风险。
符合国家标准的饮料瓶、外卖盒、预包装食品塑料盒等本身是安全的,但有个前提,那就是要装对应的产品。就拿常见的矿泉水瓶、饮料瓶来说,它们大多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这种材质用来装水、饮料没问题,可要是用来盛装其他液体,就可能因液体性质改变而产生风险。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比如用PET瓶来盛放醋,由于醋的pH值比水、一般饮料等都低,可能会致使PET瓶析出有害物质。而且PET不耐高温,要是用来盛装过热的食品,瓶子会变形,还会迁移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然而在生活里,有些消费者会用PET瓶分装食用油,还将其放在炉灶周围。高温环境会大大加速饮料瓶中有害物质的迁移与扩散。
和饮料瓶类似,各种一次性餐盒、预包装食品盒等,正常使用时都是安全的。不过,由于材质不同,要是重复使用,就存在禁忌:有的不能装酸、碱性较强的食物,有的不能放进微波炉加热,还有的不适合用洗碗机等。
辨别不同材质的塑料容器,可以查看容器上带有数字的三角形标志。例如,三角形里写着“1”,代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2”代表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见于包装瓶,一般不用于直接接触食品;“5”代表PP(聚丙烯),是唯一能放进微波炉加热的塑料材质;“6”代表PS(聚苯乙烯),常见于一次性塑料杯、快餐盒等,耐热性差,不能用于微波炉加热,也不适合盛装过热的食物和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很多消费者觉得,记住这些数字挺难的。其实,想避免使用风险不一定非得记数字,只要记住不重复使用一次性容器就行。因为一次性容器的材质选择是依据盛装食品的特点和保质期来确定的,重复使用或者挪作他用,都可能增加风险。消费者要是想环保,可以把它们放进可回收物垃圾桶,让它们进入正常的回收利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