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4月2日消息,粉体技术新突破:碳酸钙表面改性详解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粉体表面改性技术日益成为化工行业的焦点。碳酸钙,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基础材料,其表面改性技术更是备受瞩目。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方法,对碳酸钙粉体表面进行精准处理,可以显著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而拓宽其应用领域。
碳酸钙颗粒因其表面能大、亲水性强,在与有机高分子材料配合使用时,往往会出现分散性差、团聚现象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为此,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显得尤为重要。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经过表面改性的碳酸钙,其表面能降低,润湿性改善,分散性提高,有效解决了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团聚问题。特别是经过双亲改性的重质碳酸钙,其吸油值低,与有机材料体系相容性好,不仅易于加工分散,还能改善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对于软质塑料加工来说,更是可以增加体系中游离增塑剂的含量,从而节省增塑剂的使用量,降低制品成本。
碳酸钙的改性工艺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干法、湿法和原位改性三种。干法改性工艺简单,但改性效果相对较差,且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仅适用于小规模生产或实验室研究。湿法改性则通过搅拌作用使改性剂与碳酸钙表面充分接触,改性效果更佳,但工艺过程相对复杂,影响产品性能的因素较多。而原位改性则是将碳酸钙的制备与改性结合起来,一步得到改性碳酸钙,不仅缩短了制备周期,还可以通过在制备过程的不同时期添加改性剂,实现碳酸钙产品的多样化生产。
在碳酸钙的表面改性过程中,改性剂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可以选择端胺基多元醇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硅类、钛类、胺类、磷类、铝及锆-铝系化合物等多种表面改性剂。这些改性剂主要应用于塑料、橡胶、胶粘剂、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以及涂料油墨等材料加工领域。
此外,碳酸钙加工设备的选择也是影响表面改性效果的关键因素。优质的表面改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分散性、充分的接触机会、适宜的改性温度和停留时间、较低的单位产品能耗和磨耗以及较小的粉尘污染等特性。同时,设备的运转状态也应根据表面改性的机理和工艺进行调整,以满足超细粉体表面改性的技术要求。
综上所述,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技术对于拓宽其应用领域、提高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相信碳酸钙表面改性技术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