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7月14日消息,粤东地区正在崛起一座绿色石化产业新城。揭阳市依托大南海石化工业区,通过引进龙头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正快速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体系。
在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一组组巨型石化装置巍然矗立,纵横交错的管廊将各生产单元紧密连接。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这个规划面积达45.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成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一极。今年4月,该园区顺利通过广东省第二批化工园区复核,标志着其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园区内,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投资654亿元的"超级链主"项目,拥有20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可年产120万吨乙烯和260万吨对二甲苯。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工艺技术,其中8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为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可全部加工劣质重油,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龙头项目带动下,揭阳石化产业链快速延伸。今年7月,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成功试产,这是全球首个实现连续化、规模化的废塑料化学循环工业化项目。该项目采用创新工艺,可将混合废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为塑料循环经济开辟了新路径。
揭阳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正在构建"一链一园一基地"的产业格局。其中,"一链"指以广东石化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一园"是正在规划建设的湿电子化学品特色产业园;"一基地"则是绿色循环新材料产业基地。这种立体化布局,将推动揭阳石化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数据显示,2023年揭阳市GDP增速达7.5%,位居广东省首位。这主要得益于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已吸引14个中下游项目落户,预计总产值超过500亿元。这些项目充分利用园区内"隔墙供应"的优势,大幅降低了原料运输成本。
在创新发展方面,揭阳石化企业也取得突破。广东石化已开发出17个化工新产品,实现从传统炼油向炼化一体化的转型。东粤化学的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则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产业化方案。按照规划,该项目后续将扩建至300万吨/年规模,有望使揭阳成为全球塑料循环利用产业的重要基地。
展望未来,揭阳计划用5-10年时间,推动石化产业从基础化工向高端新材料升级。到2035年,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2500亿元。随着更多创新项目的落地,这座粤东城市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石化产业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