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7月20日消息,我国《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实施五年来成效显著,在推动绿色消费转型和减少白色污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标准不仅规范了行业生产,更带动了整个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标准实施后,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目前全国已形成以聚乳酸(PLA)、聚羟基链烷酸酯(PHA)等为主要原料的完整产业链,在浙江、广东等重点区域培育出多个产业集群。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总产量接近50万吨,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
在环保效益方面,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展现出显著优势。以聚乳酸材质为例,相比传统聚乙烯塑料袋,其全生命周期可减少70%的碳排放。五年来,全国累计减少使用约200亿只传统塑料袋,相当于节约石油资源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万吨。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标准对实现"双碳"目标的积极贡献。
标准还通过明确的分类标识要求,有效引导了消费者行为转变。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生物降解塑料袋的认知率提升超过50%,有偿使用意愿显著增强。在商场、超市等场所,携带环保购物袋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自觉选择。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成本下降和产业规模扩大,形成良性循环。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继续深化标准实施工作,为"限塑"行动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和原料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预计到2030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年产量有望达到200万吨,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