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解聚技术,解纺织回收难题!

   时间:2025-08-29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8 月 29 日消息,2025 年 8 月 12 日,澳大利亚废弃物治理领域迎来了一项重大突破。迪肯大学回收与清洁能源商业化中心(REACH)与生物技术创新企业 Samsara Eco 正式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携手加速一项全球首创的酶驱动纺织品回收技术的研发进程。这项前沿技术旨在攻克那些以往被视为无法回收、需要数百年才能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和纺织品,为全球范围内的 “废弃物战争” 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范围内,纺织品废弃物已经成为最为棘手的环境难题之一。快时尚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消费模式的日益普及,再加上不当的废弃物处理手段,使得这一危机愈发严峻。以澳大利亚为例,尼龙、聚酯纤维等合成纤维在服装材料中所占比例接近 60%。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被丢弃的服装当中,仅有不到 1% 能够被回收并重新制成新的衣物,其余绝大部分则流入垃圾填埋场,或者被直接焚烧,持续不断地加重着环境污染,同时产生大量有害排放。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Samsara Eco 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其利用人工智能设计的酶解聚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回收方式不同,机械回收往往会导致材料质量下降,并且限制了材料的循环使用次数。而 Samsara Eco 的酶解聚技术能够精准地将尼龙 6,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源自化石燃料的合成纤维,分解还原为原始单体,也就是构成这些材料的最基本单元。这些经过分解得到的单体,能够被再次用于生产新产品,且新产品的性能与使用原生材料制造的产品不相上下,从而为实现材料的 “无限次回收”,构建真正的闭环循环经济模式带来了可能。Samsara Eco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保罗・莱利强调:“我们始终专注于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目标是解决所有塑料的回收难题。目前,我们的酶法技术已经能够处理服装及纺织品中的 PET、尼龙 6,6,甚至包括混合纤维和塑料。此次与迪肯大学的合作,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在回收效率、规模以及精准度方面的表现。”

在本次合作中,迪肯大学所具备的先进化学分析与聚合物加工专业知识发挥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双方合作的重点之一,便是着力攻克纺织品废弃物中存在的 “隐性障碍”,即染料、整理剂、涂层等各类化学添加剂对回收过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迪肯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生物技术讲座教授科林・巴罗指出:“我们研究的核心要点,在于深入理解这些污染物是如何对合成纤维的分解与再生过程造成影响的,这其中涵盖了其他各类聚酯和尼龙材料。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从各种不同的废弃物原料中,生产出高性能的再生材料。” 迪肯大学前沿材料研究所的副教授克里斯・赫伦进一步补充道:“通过对材料在实际聚合与加工过程中的性能表现进行测试,我们正在持续不断地优化回收流程,推动闭环纺织品回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现实进程。”

此次迪肯大学与 Samsara Eco 的强强联合,无疑为全球废弃物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随着这一酶驱动纺织品回收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推广,有望在未来显著减少塑料和纺织品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助力全球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