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上下游,扩张失衡!

   时间:2025-08-16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8 月 16 日消息,2025 年上半年,我国聚酯产业链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复杂的局面。此前的新投产高峰期已过,上游新增产能的增速显著放缓。然而,产业链上下游在新增产能的分布上极不均衡,再加上产能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致使市场供需错配的问题愈发突出。与此同时,聚酯终端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纺织服装市场由于受到中美关税的冲击,面临严峻挑战,而聚酯的另一终端 —— 包装行业,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PX 产能增速停滞,中下游加速扩张

2025 年,聚酯产业链上下游同步迎来了产能增速的拐点。但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与聚酯环节的扩张节奏差异加大。全年呈现出 “PX 停止增长、PTA 与聚酯中高速扩张” 的特点,这使得结构性供需错配问题持续加剧。受新增产能投放时间的影响,2025 年上半年聚酯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增速普遍下降(见图 1)。乙二醇新增产能为 60 万吨 / 年,增速 1.99%,同比下降 1.49 个百分点;PTA 新增产能 270 万吨 / 年,增速 3.37%,同比下降 3.93 个百分点;聚酯新增产能 432.5 万吨 / 年,增速 5.13%,同比提升 0.28 个百分点。聚酯的增量主要来源于 200 万吨 / 年的瓶片和 162.5 万吨 / 年的涤纶长丝,这两者占聚酯新增总量的 83.82%,并且产能高度集中在江浙地区。上半年,聚酯产业链呈现出 “倒金字塔” 的产能结构特征(见图 2)。

在 PX - PTA - 聚酯链条中:从产能规模来看,PX(4401 万吨 / 年)<pta(8285 p="" 吨聚酯);利润流向则是上游乙二醇环节占据主要利润空间。受倒金字塔产能结构以及上游较高生产门槛的影响,聚酯产业链呈现出较强的成本推动型特征。<="" 吨乙二醇="" 0.335="" 95%(单耗="" 年);需求关系方面,乙二醇→聚酯:需求占比="" 万吨="" 年)

聚酯上下游供需错配

2025 年上半年,我国聚酯产业链表现出显著的分化特性:下游聚酯和乙二醇的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而上游 PX 及 PTA 则持续承受压力(见图 3)。具体而言,聚酯产能利用率同比上升 1.11 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瓶类包装等需求的增长,对聚酯产品的刚性需求增加。此外,聚酯终端加弹数量增多,织造环节持续扩能,自下而上的需求增长支撑了聚酯开工率同比上升;乙二醇产能利用率提升 3.31 个百分点,源于行业利润的改善带动装置复产。相反,PX 和 PTA 由于加工费持续被压缩(PTA 仅 239.57 元 / 吨),企业通过降低负荷、进行检修来调节供需,PTA 产能利用率微增 0.02 个百分点,4 月 PX 产能利用率更是触及 73.02% 的低位。这种分化反映出产业链中下游加速扩张,但中游 PTA 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

上半年,我国聚酯产业链呈现出深度整合与结构性分化并存的格局。随着民营炼化企业不断推进垂直一体化战略,全产业链配套日益完善,上游原料自给率显著提高,有效地抑制了传统 “原油 - PX - PTA” 价格传导机制的波动性。然而,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投放不均衡,导致供应压力呈现出自下而上的传导特征(见图 4)。具体表现为:聚酯和乙二醇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4.89% 和 6.99%,其中聚酯受益于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月度产量屡创新高;乙二醇则因利润修复带动存量装置复产。相比之下,PX 产量同比下降 1.63%,主要受一季度亏损压力及二季度集中检修的影响。这种分化格局反映出当前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的结构性矛盾,下游需求增长与上游产能调整之间的动态平衡仍在持续。

聚酯终端需求分化,出口保持较快增速

上半年,我国聚酯产业链终端市场呈现出 “纺织承压、包装驱动” 的产业格局。纺织品服装领域受到中美互加关税的严重冲击,这一影响直接反馈到聚酯下游的织造环节(见图 5)。1 月份,坯布订单由于 “抢出口” 效应维持在较高水平,织造开机率优于去年同期。但在 2 - 3 月,美方加征关税致使外贸订单大幅减少,在传统旺季期间,织造开机率降至 60% 以下。二季度,由于坯布订单错过了季节性,整体呈现出 “旺季不旺”“淡季偏早” 的特点,因此织造开机率低于去年同期。反馈到聚酯端,涤纶长丝 FDY 和 DTY 库存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 4 天和 3.3 天。

而包装行业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较小,需求表现强劲。在聚酯瓶片行业产能增速达 9.98% 的情况下,行业盈利同比仅微幅下降 16.36%。受益于软饮料高端化转型(无糖茶、功能性饮料需求增长)以及新能源(光伏 / 电池)、医疗包装等新兴领域的爆发,包装消费同比增速在 12% 以上,因此软饮料产能利用率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

上半年我国聚酯产品出口呈现出 “量增价跌、波动加剧” 的显著特征(见图 6):1 - 5 月聚酯产品出口数量 596.06 万吨,同比增长 18.24%,延续了 2024 年四季度的高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我国 “炼化一体化” 模式持续强化产品优势。尽管 2023 年聚酯产能增速达到峰值后逐渐放缓,但 2024 - 2025 年聚酯新投产能体量仍在 650 万吨 / 年左右,聚酯生产的规模效应支撑了其全球竞争力;二是聚酯价格策略调整,提升了全球竞争力。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聚酯主要终端纺织品服装市场承压,叠加国际原油价格下滑,致使聚酯原料市场价格大幅下跌,4 月聚酯产品价格跌至五年低点,从而引发国际采购量大幅增加;三是贸易摩擦倒逼市场多元化,1 - 2 月 “抢出口” 集中出货后,3 - 4 月虽受全球关税战冲击增速出现波动,但企业迅速转向新兴市场,实现了韧性增长。整体呈现出 “前高后低、以价换量” 的阶段性特征。

产业链未来走势预测

展望 2025 年下半年,我国聚酯上下游市场仍将呈现结构性分化的特点,各环节供需矛盾阶梯式加剧,呈现 “中游突出,下游受限” 的特征。中游 PTA 预计新增产能 840 万吨 / 年,同比增长 211.11%,将创下历史单期投放峰值。而下游聚酯工厂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开工率调整空间较大,聚酯新增产能或维持低位增长态势,预估新增产能在 250 万吨 / 年,环比回落 42.2%。上游 PX 仅一套 300 万吨 / 年装置计划 12 月投产,预计 2026 年 1 月计入产能基数,PX - PTA 供需失衡的结构将愈发明显。乙二醇预计新增产能 100 万吨 / 年,连续两年的低增长态势推动行业迈过周期拐点,乙二醇 - 聚酯供需比持续优化。

整体来看,PTA 产能过剩与聚酯需求疲软将加剧产业链中下游的供应压力,而 PX 维持高景气周期,产业链利润分配呈现出 PX 和乙二醇优于 PTA 和聚酯的格局。聚酯产业链上下游扩张失衡将强化成本驱动与供需博弈,加速落后产能出清,推动行业向 “强上游、优中游、精下游” 的价值链体系重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