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8月6日消息,近日,四川大学环保型高分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王玉忠院士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在温和条件下,通过Co-MCM-41分子筛催化剂将聚乙烯直接氧化降解为长链二元酸(C10-C20)。这一成果为解决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据悉,全球每年产生大约8300万吨聚乙烯废弃物,这占到了塑料废弃总量的三分之一。聚乙烯的结构稳定,传统的化学回收方法通常需要苛刻的条件,且选择性较差。而王玉忠院士团队的新方法则能在温和条件下实现聚乙烯的高效、高选择性氧化降解,其二元酸的总碳收率达到了85.9%,其中长链二元酸占比为58.9%,且有46.2%的二元酸集中在C11-C15范围内。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该团队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催化剂中钴的负载量和孔道结构在二元酸的形成和分布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具体来说,高钴负载量和较小的孔道有助于生成短链二元酸,而低钴负载量和较大的孔道则有助于生成长链二元酸。此外,聚乙烯的分子量也会影响二元酸产物的分布,当聚乙烯分子量大于10 kDa时,有助于生成长链二元酸。
这一新方法无需使用溶剂或贵金属催化剂,对商业聚乙烯制品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并且对不同添加剂也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值得一提的是,长链二元酸是合成高端聚酯、聚酰胺等的重要原料,因此该方法不仅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长链二元酸的制备开辟了新的道路,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