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变色毁了产品!阻燃改性料变色主因解析

   时间:2025-04-28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4 月 28 日消息,阻燃改性料在加工与存放环节的变色问题,一直是困扰化工生产企业的难题。这不仅影响产品外观品质,还可能波及客户信任与市场销售。究竟是哪些因素在 “作祟”,导致阻燃改性料出现变色现象?经行业深入研究分析,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五大方面。

首先,原料本身的稳定性差异是关键诱因。市场上部分树脂在生产过程中,因未添加抗氧剂或稳定剂,制成的塑料制品刚从挤出机产出就出现变色,甚至在存放期间也会发生颜色改变。而更换其他厂家或牌号的树脂后,变色问题随即消失。这种现象充分暴露了树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由此可见,筛选并采用稳定性优良的原料,是保障产品品质的首要环节。

其次,阻燃剂的耐高温性能至关重要。当阻燃剂在低于材料正常加工温度时就发生分解,产生小分子物质,整个体系的颜色便会随之改变。以常见塑料为例,PP 加工温度在 170 - 230℃,PA6 为 230 - 290℃,PA66 则是 240 - 310℃,不同塑料对应适用的阻燃剂也有所不同。若阻燃剂选择不当,无法耐受加工温度,变色问题便难以避免 。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填充料中过量的金属杂质也是 “隐形杀手”。铁、镍、铬等杂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不完全氧化,形成氧化物,进而致使塑料制品变色。比如铁在空气中氧化生成红色氧化铁,会让制品颜色变得暗沉。而钛白粉、碳酸钙等常用填充料,一旦杂质含量超标,就可能引发变色风险。

再者,各类加工和改性助剂间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视。抗氧化剂、增塑剂等众多助剂,在高温加工过程中,既要确保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又需维持自身稳定,避免氧化分解。若助剂间相容性不佳或稳定性不足,同样会导致制品变色。

最后,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空气中的 NOx 等物质,本身就具有着色性,如棕红色的二氧化氮,大量附着在塑料制品裸露边缘时,会造成边缘变色。此外,外界的光、热等条件,也可能促使塑料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发降解和变色。

阻燃改性料的变色问题成因复杂,涉及原料、助剂、环境等多个维度。对于工程师们而言,唯有全面考量各类影响因素,从原料把控、工艺优化到环境管控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产品颜色品质符合市场与客户要求,实现企业与客户的互利共赢 。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