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10月28日消息,近年来,华北地区的聚乙烯(PE)产能经历了显著的扩张,成为全国PE资源的重要汇聚地。
历史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19年,华北地区的PE产能稳定在191万吨/年。然而,自2020年起,产能开始逐步攀升,尤其在2022年达到了346万吨/年的新高度。进入2023年,这一趋势得以延续,产能进一步增长至386万吨/年。而预计到2024年下半年,华北地区的PE产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总产能将达到621万吨/年,与2023年相比,扩能幅度高达60.88%。
这一轮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山东和天津两大区域。截至目前,华北地区的PE产能结构为:高压产能52万吨/年,低压产能170万吨/年,全密度装置82万吨/年,以及线性产能82万吨/年,总计386万吨/年。其中,中石化企业贡献131万吨/年,地方企业占195万吨/年,合资企业则提供60万吨/年。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到2024年第四季度,华北地区计划新增PE产能235万吨/年,届时总产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621万吨/年。其中,高压产能将增至77万吨/年,低压产能将达到250万吨/年,全密度装置和线性产能将分别达到182万吨/年和102万吨/年。此次扩能的主力军包括中石化英力士(天津)石化有限公司、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以及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期项目。
随着华北地区PE产能的迅速扩张,来自西北和东北地区的调入资源与当地资源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一变化不仅将影响国内PE市场的供需格局,还将对价格走势和行业竞争态势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