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3月24日消息,3月20日,大连市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公布了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西中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信息。据悉,该项目计划建设多个高端聚烯烃生产设施,其中就包括一套年产20万吨的POE装置。
POE,全称为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是一种由乙烯与α-烯烃两种单体共聚而成的无规共聚物。这种材料在常温下展现出橡胶般的高弹性和韧性,同时在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具备热可逆性、出色的力学性能、耐候性以及加工流变性能。值得一提的是,POE与聚烯烃材料具有良好的亲和性,能有效提升低温韧性,且性价比极高,因此在光伏电池、汽车部件、航空航天、5G/6G通信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传统橡胶、塑料等材料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尽管当前国内POE的规划产能已超过450万吨/年,但预计到2028年的需求量仅为195万吨,从数据层面来看,供需失衡问题凸显,产能过剩风险不容忽视。然而,即便面临这样的挑战,国内化工企业仍对POE领域积极布局。一方面,由于POE技术壁垒较高,实际落地产能可能受限;尽管规划产能庞大,但受限于催化剂和α-烯烃等技术瓶颈,实际投产情况可能并不如预期。另一方面,POE的需求增长势头迅猛,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光伏级POE的需求量将达到108万吨,2022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尽管短期内EVA仍是市场主流,但随着N型电池渗透率的提升,POE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此外,POE在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鞋材等领域的应用占比也超过50%,随着新能源车轻量化趋势的推进和高端聚合物改性需求的增加,POE的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