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8月26日消息,8月21日,普利特对外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总收入达到408977.86万元,同比增长9.06%;归母净利润为20729.14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3.94%。
从业务板块来看,普利特的业务布局多元且发展势头强劲。改性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已构建起庞大的生产制造网络,拥有上海青浦、上海金山、浙江嘉兴等12个新材料生产制造基地,其中3个基地正在建设中。目前,公司现有产能达50万吨,在建项目包括预计年产能40万吨的普利特华南总部及研发生产制造基地,以及预计2025年四季度投产的安徽马鞍山5万吨新材料工厂和2026年初投产的天津滨海15万吨新材料工厂。未来,该板块年产能有望突破100万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板块90%的收入来自汽车行业客户,同时公司正积极拓展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家电、二轮车、电动工具和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在ICT材料业务领域,普利特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公司目前具备每年4000吨LCP树脂聚合产能、5000吨LCP共混改性生产能力、300万平方米LCP薄膜生产能力以及1000吨(1000D)LCP纤维的生产能力。这些产品将在6G、消费电子、汽车毫米波雷达、AI服务器、脑机接口、低轨卫星等多个前沿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市场前景广阔。
新能源业务方面,普利特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子公司海四达目前拥有圆柱年产能2.83GWh、方形年产能12.49GWh,合计年产能达15.32GWh。报告期内,公司还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了2.5GWh圆柱项目。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公司成立了广东海四达钠星技术有限公司,其主营的46145-15AH、71173208-160AH产品已实现大批量出货,新研发的50160118-50AH产品也进入小规模应用阶段。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储能、备电、启停、特种车等领域,签约订单金额已突破2亿元。此外,公司还收到了海外客户的钠离子电池采购订单,采购总量不低于1GWh的钠离子电池模块。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正在规划全固态电池的中试生产线,为未来产品交付做好准备。2025年上半年,海四达珠海基地更是实现了全球首次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的量产,填补了国内大容量半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空白,同时公司也开始布局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