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9 月 25 日消息,9 月 24 日,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在青白江区落地 —— 全国首笔废旧塑料碳汇交易正式完成。这一突破性行动,不仅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领域开拓了全新的价值变现渠道,更让青白江区在碳汇开发与交易领域的县域实践跻身全国前列,为各地县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出可供参考的 “青白江方案”。
此次废旧塑料碳汇交易的具体规模为 1000 吨,交易双方分别是四川大嘴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协会,前者作为出让方,后者为受让方。该交易的核心创新点在于对减排量的科学转化:工作人员先对废旧塑料从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利用的全流程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精准核算,再将核算得出的减排量转化为可进入交易市场的碳汇产品,整个交易流程最终通过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完成闭环。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青白江区此次能实现废旧塑料碳汇交易的突破,离不开其早已搭建完善的 “源头减量 - 高效回收 - 资源再生” 全链条治理模式。经专业测算,该模式配套的智能回收体系可将区域内塑料再生利用率提升至 45%,仅凭借这一体系,每年就能实现超 1 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碳汇交易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减排基础。
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协会相关负责人在谈及此次交易时表示,这是首次将塑料碳汇纳入自愿减排市场范畴,这一举措成功打通了 “减排者受益” 的市场化激励通道,未来有望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到废旧塑料减排与碳汇开发工作中,形成良性循环的绿色发展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废旧塑料碳汇交易这一核心亮点,活动现场还同步开展了多项绿色相关实践分享与项目启动。其中,青白江区首个近零碳社区 —— 化工路社区,就现场分享了其近零碳社区的建设经验。该社区通过充分激发内部内生动力,将低碳宣传与实际实践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兼具人文关怀的绿色发展道路,成为县域社区绿色转型过程中 “可复制、可推广” 的典型样板。
与此同时,一项由成都市青白江社区发展基金与企业共同发起的 “城市矿产守护者” 公益项目也在现场宣布启动。接下来,该项目将通过组织 “废旧物资回收进社区”“无废城市主题宣传” 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资源循环利用的认知与意识,推动 “无废城市” 建设从以往的 “政府主导” 模式,逐步向 “全民参与” 的多元共治模式转变,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更多民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