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9 月 1 日消息,在化工行业整体低迷、产品价格 “内卷” 的大背景下,中化国际 2025 年上半年的经营状况备受关注。8 月 28 日,中化国际发布 2025 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核心财务指标呈现营收微降但亏损持续扩大的态势,尤其是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同比降幅显著,同时旗下子公司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宣告破产并完成管理权移交。尽管公司奋力推进的新材料板块取得多项重点项目突破,且筹划资产重组事项,但能否扭转当前颓势,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
从半年报披露的具体财务数据来看,中化国际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 244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5.83%;利润总额亏损约 10.18 亿元,亏损金额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归母净利润亏损 8.86 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盈利状态转为亏损,同比降幅高达 7291.9%。回溯历年业绩表现,中化国际自 2023 年起便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各季度归母净利润均未实现盈利,此次半年报数据进一步凸显了公司当前面临的经营压力。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中化国际 2025 年上半年各主要业务板块的经营情况呈现分化态势。在化工新材料业务中,基础原料及中间体板块受行业供需矛盾加剧、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环氧丙烷、苯酚、丙酮、双氧水等核心产品价格仍处于低位区间,但得益于供应链优化及生产端降本增效措施的显著成效,该板块上半年核心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34%,毛利率同比提升 1 个百分点。高性能材料板块内,环氧树脂产品价格小幅上涨,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其主要原料双酚 A、苯酚丙酮价格出现下跌,叠加生产装置运行稳定性提升,成本节约效应逐月显现,使得该板块盈利情况同比、环比均有所改善;不过,西欧 ABS 业务受欧洲市场低迷、汽车需求下滑的不利影响,行业整体需求增速放缓,同时受关税政策影响,公司对美销售产品的毛利率下降,盈利空间同比收窄;芳纶行业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主要产品价格降幅明显,综合来看,高性能材料板块上半年核心产品销量同比下降 15%,但毛利率同比提升 5 个百分点。聚合物添加剂业务则因行业新产能投放,防老剂产品价格在上半年小幅回升后迅速回落,成本端支撑力度不足,产品价格同比下降 9%,加之行业需求减少及工厂停工检修,防老剂销量同比、环比均出现下滑,盈利空间收窄,公司通过积极推动能源、物流成本节约,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市场不利影响,该板块上半年核心产品销量同比下降 7%,毛利率同比提升 1 个百分点。
除化工新材料业务外,中化国际的化工材料营销业务受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影响,主营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叠加市场需求低迷,业务收入规模有所下降;其他业务整体经营保持平稳,但产业资源板块中的 LPG 业务受关税政策及地缘政治事件冲击,购销价差出现剧烈波动,存货发生跌价损失,导致盈利水平下滑。
在子公司经营层面,中化国际面临重大挫折 —— 旗下主营锂离子电池、电池包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骏盛新能源”)已宣告破产并完成管理权移交。8 月 20 日,骏盛新能源的投资人信息发生变更,由中化国际变更为邢东(河北)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骏盛新能源成立于 2017 年 6 月,注册资本 9.75 亿元,核心产品为软包动力电池,覆盖 LFP、NCM、LFMP 等多技术平台,拥有 2 条全自动叠片工艺电芯产线及 2 条全自动模组产线(年产能 2GWh),同时布局了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中化国际曾将骏盛新能源定位为新能源中游制造中心,在产业链布局上,向上游于 2022 年与江苏乐能签署战略协议布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旗下宁夏中化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具备 1 万吨 / 年高镍 NCM 三元正极材料生产能力;向下游于 2020 年与德国宝马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扬州基地成为宝马电池系统指定供应商。2018 年 9 月,中化国际与骏盛新能源、博郡汽车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计划重点开发推广高性能三元锂电池产品,其中中化国际拟投资骏盛新能源淮安动力电池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100 亿元,预计建设 10 条电芯及电池包研发和生产线;同年 11 月,中化国际通过股权融资实现对骏盛新能源的全资控股,正式切入动力电池领域,并将其作为软包电芯核心基地,导入车规级标准(IATF 16949),推动产线全线贯通并实现产品出货,时任中化国际总经理刘红生曾明确表示,该项目 “与新能源板块业务协同互补,是未来主要方向”。据中化国际此次半年报披露,2025 年 4 月 8 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出具(2025)苏 0804 破申 12 号《民事裁定书》,裁定骏盛新能源进入破产程序;4 月 27 日,骏盛新能源向法院指定的管理人移交全部证照及资料,管理人完成管理权交接,中化国际自此丧失对该公司的控制权。据悉,骏盛新能源经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战加剧,这一风险在中化国际 2024 年年报中已有所提及 —— 当时年报明确指出,除化工行业持续下行影响外,电池及部分其他业务面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现状,盈利空间持续压缩,公司已对相关长期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
面对当前的经营困境,中化国际在新材料业务领域积极寻求突破,并筹划资产重组事项。2025 年上半年,中化国际研发投入达 3.01 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32.62 亿元,多项重点新材料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强高模对位芳纶突破单丝细旦化高强型对位芳纶液晶纺丝技术,大幅提升了液晶纺丝制得纤维的结构均匀性;低密度环氧压裂支撑剂项目已提供多种不同规格样品,供国内知名研究院开展实验室性能测试;TCP 项目完成百吨级全流程中试,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推进万吨级产业化工艺包设计;EMA 产品重均分子量达到国际对标先进水平,样品已通过 1 家国外客户试料验证;甲基异戊基酮(MIAK)项目完成主体设备安装,正全速推进项目整体进程;耐高温尼龙 PA6T/10T 打通聚合放大全流程,正为下游客户验证备料生产;特种尼龙 MXD6 项目形成吨级批量试料;聚双环戊二烯(PDCPD)项目千吨级装置稳定运行,已产出产品并稳定供应客户;此外,功能性对位芳纶纤维材料开发出 1 款高吸水树脂配方,改性 PC 系列研发项目完成在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的导入,改性 PA 研发项目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并新增 4 个产品牌号,新能源领域储氢气瓶用环氧树脂产品完成行业标杆客户的年度现场审核,水性环氧树脂地坪涂料开发项目服务国内龙头企业并高标准完成中化雄安大厦标杆项目建设,双酚 A 型液体环氧树脂清洁生产系列工艺开发突破环氧树脂连续化生产技术瓶颈,形成自主核心技术。
在资产重组方面,7 月 15 日,中化国际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化股份通知,中国中化正在筹划涉及公司的资产重组事项,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南通星辰”)100% 股权。从业务协同角度来看,中化国际与南通星辰均深耕化工新材料领域,且均拥有一定规模的环氧树脂及双酚 A 业务,此次收购有望实现产业链深度协同;同时,南通星辰作为化工新材料细分领域的 “隐形冠军”,其在特种工程塑料树脂领域的技术突破将显著提升中化国际在高性能材料市场的竞争力,新增产品可与中化国际现有 ABS、PA 产品线形成协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组合。值得一提的是,南通星辰的明星产品聚苯醚(PPE/PPO)材料在 2022 年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而聚苯醚此前是我国进口依存度最高的工程塑料之一。公开信息显示,南通星辰拥有 PBT、PPE、双酚 A、环氧树脂等多套大型化工生产装置,总产能超过 40 万吨,其中 PPE 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双酚 A、PBT、基础环氧树脂等产品国内排名前三,且具备 5 万吨 / 年聚苯醚产能,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此外,南通星辰还在聚苯硫醚、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聚酯复合材料和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等新材料领域申请了相关专利,技术储备丰富。
对于中化国际而言,新材料业务的突破与资产重组事项的推进,无疑是应对当前经营困境的重要举措。不过,考虑到化工行业整体复苏进程存在不确定性,新材料项目从技术突破到实现规模化盈利仍需时间,资产重组也需经过多重审核程序,未来公司能否凭借这些举措成功扭转亏损局面,重回盈利轨道,仍需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及公司后续经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