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3月11日消息,为应对农田“白色污染”问题,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生态处积极采取行动。据悉,今年5月前,该市计划在万州、黔江等25个农膜使用量较大的区县,大规模推广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其中,加厚地膜将覆盖100万亩农田,而全生物降解地膜则将在20万亩土地上得到应用。此举旨在从源头上减少农田塑料污染,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市政府为农户提供了丰厚的补贴。据了解,普通农膜每亩的用膜成本约为五六十元,而加厚膜和可降解膜的成本则相对较高。为减轻农户经济负担,政府对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的购买分别给予每亩30元和60元的补贴,鼓励农户积极采用环保型农膜。
正值春耕时节,璧山区健龙镇的玉米种植大户张小军成为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积极推广者。他表示:“降解地膜省事,能自行降解,不用请人工除草了。”张小军算了一笔账,发现有了中央补贴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使用可降解地膜的成本与普通地膜相差无几。因此,他决定选择环保型地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此次重庆市在25个区县优先选择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作为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的推广对象。同时,为评估不同地膜的农田适应性,江津、荣昌、巫山、合川4个区县还同步开展了地膜科学回收使用试验示范。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生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可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政府将针对各种作物的具体需求,向厂家提出制膜要求,并成立专家指导组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这一举措有望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农田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