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7月20日消息,PA66产业链正迎来重大变革,传统己二胺生产工艺面临全新挑战。随着原料价格波动和技术路线革新,行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己内酰胺法制备己二胺正逐渐崭露头角。
在传统丁二烯氢氰化法领域,原料价格高企持续挤压利润空间。2025年上半年,丁二烯均价仍维持在10824元/吨的高位,较2022年每吨己二腈生产成本增加约3000元。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尽管英威达等国际巨头技术成熟,国内天辰齐翔等企业品质不断提升,但成本压力仍使该工艺面临严峻挑战。
相比之下,己内酰胺法展现出明显的成本优势。2025年上半年,己内酰胺市场均价为9838元/吨,与纯苯价差收窄至3000元/吨左右,为下游加工提供了可观利润空间。特别是5-6月期间,行业集中检修导致产能利用率降至77%,价格回升至9600元/吨,进一步凸显该工艺的经济性。
PA66行业当前面临产能过剩与利润下滑的双重压力。2020-2024年间,国内PA66产能从59万吨激增至126.1万吨,而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仅7.83%。2025年上半年行业平均亏损达1477元/吨,企业纷纷加大出口力度,出口量年均增长12.84%。
展望未来,2025-2027年国内PA66在建产能达46万吨/年,预计2027年总产能将达166.1万吨。在此背景下,己内酰胺法己二胺产能占比正快速提升,从2024年的10%预计升至2025年底的13%。福建永荣、河南神马等企业的积极布局,标志着行业正加速向工艺多元化转型。
业内人士指出,PA66产业链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企业需在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寻求突破,同时密切关注国际竞争态势与技术替代趋势,方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