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禁令下,全球废塑料贸易何去何从?

   时间:2024-12-06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12月6日消息,随着全球塑料产量的持续攀升,废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2000年至2019年,全球塑料产量实现翻倍增长,废塑料产量也随之激增,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中国曾一度是全球废塑料的主要进口国,但近年来实施的进口禁令对全球废塑料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对全球废塑料贸易的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对于应对塑料污染、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全球废塑料年产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1990年的8644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3.84亿吨,日均产生量约为105.2万吨。其中,美国、中国和欧盟是废塑料生产的主要来源地。尽管近年来美国和欧盟的废塑料产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中国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预计不久后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废塑料生产国。在废塑料处置方面,填埋曾是主要方式,但近年来国际上填埋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然而,中国和印度的填埋量却有所增加,管理不善的情况也较为严重。相比之下,焚烧和回收利用正逐渐受到重视,但全球回收率仍较低,主要经济体的回收率未超过15%。

全球废塑料贸易格局也经历了深刻变化。从伙伴国视角来看,全球废塑料累计出口量超过进口量,但受中国进口禁令影响,近年来进出口量大幅下滑。欧洲是废塑料的主要出口地区,亚洲则是最大的进口地区。然而,自中国进口禁令实施后,发达国家开始将废塑料转移至其他国家,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成为新的进口目的地。同时,一些原本贸易量较小的国家也逐渐崭露头角。

在贸易模式方面,主要国家可分为稳定型、波动型和中间过渡型。稳定型国家如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长期以来是主要净出口国,但中国禁令实施后出口量有所下降。波动型国家如加拿大、西班牙、土耳其等,其净进出口情况不稳定,受中国禁令影响明显。中间过渡型国家如比利时、澳大利亚和荷兰等,贸易地位则发生了转变。

总体来看,全球废塑料贸易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面对这一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和减量化,为应对塑料污染、保护地球环境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