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4 月 10 日消息,在固废处理领域,一支科研团队的新突破引发广泛关注,为棘手的废旧塑料处理难题带来全新转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油气开发中心的马望京等科研人员,携手清华大学、牛津大学等高校力量,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 通讯》上发表了利用微波处理废旧塑料的前沿研究成果。借助创新的微波技术手段,团队成功攻克难题,将垃圾填埋场中混杂的废旧塑料高效分解并转化,使其摇身一变,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和燃料。这一成果不仅极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关键的是,显著减轻了传统废旧塑料处理方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理化所的研究团队并未就此止步,他们在其他专业期刊上相继发表多篇论文,聚焦微波处理回收聚烯烃塑料、农林废弃物、聚氨酯、生物乙醇等各类废弃物。这些研究深入剖析了微波与有机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精细优化了处理工艺参数,全方位完善了微波处理技术在不同废弃物及应用场景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为该技术大规模走向工业化应用筑牢根基。凭借在废旧塑料处理领域长期深耕积累的深厚技术实力,理化所团队精心构建了一套系统的专利体系。该体系全面覆盖微波处理设备的设计制造、处理工艺的优化控制、产物分离与提纯等关键环节,形成严密且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
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指引下,废弃物循环利用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占据关键地位。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废旧塑料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在 2025 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研究团队与相关企业顺利达成专利转让签约,转让金额高达 2000 万元。此次签约不仅是对团队科研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微波处理废旧塑料技术正式开启产业化推广征程。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该技术有望加速落地,推动废旧塑料处理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最终达成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废旧塑料处理作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重要板块,对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宝贵资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展望未来,随着微波处理技术广泛应用,有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废旧塑料处理难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为实现 “双碳” 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