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4 月 23 日消息,随着全球化工市场的蓬勃发展,硫磺深加工产品需求正以每年 8% 的速度强劲增长,而国内精细硫化工产品进口依存度却超 60%,特种硫酸、钛白粉、锂电池添加剂等下游领域需求更是呈爆发式增长。在此背景下,硫磺深加工被列入国家 “十四五” 石化规划重点发展方向,四川省也明确支持达州打造硫系新材料产业基地,让达州硫磺产业站在了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
达州在硫磺产业上拥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依托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产生的副产物,达州每年生产硫磺超 240 万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20%、亚洲总产量的 15%,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榜首。普光经开区配备的硫磺专用储运系统,年吞吐量可达 300 万吨,硫化工产业园配套设施完善,已吸引 7 家规上关联企业入驻,硫磺制酸产能突破百万吨级。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如此雄厚的资源基础,为达州硫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然而,达州硫磺产业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产业链条过短、产品附加值低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达州硫磺就地转化率仅 17.54%,约 200 万吨硫磺以初级产品形式外销。从事硫磺深加工的企业仅有三家,且产品多为硫酸、二硫化碳等初级化工品,资源 “输出多、增值少” 的矛盾十分突出。此外,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技术瓶颈等问题,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不小挑战。
为实现破局,达州规划了清晰的发展路径。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方面,上游推动普光净化厂技改扩能,将硫磺回收率提升至 99.99%,2025 年产能目标突破 260 万吨 / 年;中端集中力量攻克硫磺制酸联产蒸汽、硫系阻燃剂、聚苯硫醚(PPS)等中高端产品技术难题,规划建设 20 万吨 / 年硫基新材料项目;下游对接宁德时代、万华化学等行业龙头企业需求,开发电子级硫酸、硫磺碳捕集剂等定制化产品,布局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配套产业。横向拓展应用场景上,联合四川大学、中科院过程所共建硫资源利用研究院,突破气液法造粒、硫磺基碳捕集等 6 项关键技术;试点硫磺混凝土铺装、硫磺改性沥青道路工程,开拓绿色建材新领域;探索硫磺储能材料制备技术,进军新能源产业配套市场。同时,通过组建川渝硫化工产业联盟,与重庆长寿经开区共建硫系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推行 “普光气田供原料 + 园区集中转化 + 飞地经济协作” 模式,联动宜宾锂电、成都光伏产业集群,构建跨区域产业协作网络。
未来,达州硫磺产业还明确了攻坚方向。积极争取国家硫资源战略储备基地落户,以此增强在硫磺市场的定价话语权;申报省级硫化工创新中心,搭建 “基础研究 - 中试 - 产业化” 的全链条创新平台;着手制定硫磺深加工产品标准体系,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推动硫磺产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书写 “硫” 光溢彩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