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烷进口 “换道” 难!中国聚丙烯产业链陷入成本高、需求弱困局

   时间:2025-05-06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5 月 6 日消息,国际贸易摩擦的 “连锁反应” 正给化工行业带来强烈震动。自美国政府于 4 月 9 日将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大幅提升至 125% 后,中美两国间的关税博弈持续升级,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商品加征 84% 关税。这场贸易风波的涟漪,正深刻冲击着丙烷及聚丙烯产业链,尤其是对高度依赖进口丙烷的中国丙烷脱氢(PDH)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贸易壁垒的骤然加高,使得中国丙烷市场格局发生剧变。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中国丙烷脱氢(PDH)产能已超 2000 万吨,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国内约 30 家 PDH 工厂中,超 80% 依赖进口丙烷,此前约 60% 的丙烷进口自美国。如今,高昂的关税迫使中国买家将目光转向中东等其他地区,而美国丙烷运输路线也随之调整,更多地流向欧洲及亚洲其他国家。这一转变并非易事,企业需重新协商长期合同,承担额外的货运与保险费用,还得调整物流体系。但由于超大型气体运输船资源有限,短期内难以实现高效运输,替代美国丙烷供应面临重重挑战。

在中国 PDH 行业内部,成本与效益的天平严重失衡。新关税致使丙烷采购成本飙升,聚丙烯制造商的原料成本显著增加。然而,PP 市场供大于求、需求疲软的现状,使得企业无法将成本压力转移给客户,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从运营数据来看,中国 PDH 行业日产能约 73.1 万桶,2025 年 3 月开工率仅 70%,远低于 2020 年 85% 的水平。财务压力更是与日俱增,聚丙烯工厂在 4 月 6 日那周平均每吨亏损 480 元(65.31 美元),较前一周的 384 元亏损进一步扩大。截至 4 月 24 日那一周,中国聚丙烯产量 73.4 万吨,环比下降 1.92%;产能利用率降至 75.52%,环比下降 2.55% 。

聚丙烯的下游行业也深陷困境。作为 PP 关键消费者的塑料编织企业,开工率下滑至 45.3%,较前一周下降 1.4%。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市场需求担忧,订单加速流向东南亚,国内供应商虽加大对东南亚出货量,但当地塑料编织行业利润微薄,导致成品库存积压,工厂停工检修现象增多。即便聚丙烯产量减少、丙烷供应趋紧,下游需求的低迷仍持续压制着中国聚丙烯价格。

放眼东亚地区,聚丙烯市场同样低迷。截至 2025 年 4 月,无税合同价格基本平稳,但交易寥寥。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 25% 关税后,韩国制造业遭受冲击,韩国政府虽承诺提供 2 万亿韩元的财政支持,试图稳定汽车行业,但对聚丙烯市场的提振作用尚不明朗。4 月下旬,中国和韩国市场现货价格分别下跌约 1% 和 2.3% 。受五一假期影响,市场活跃度下降,短期内需求难有起色。业内普遍预计,随着上游丙烷成本持续上升,中国聚丙烯生产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其在全球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也将不断削弱,行业未来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