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5 月 8 日消息,5 月 7 日,中国外交部发布重大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 5 月 9 日至 12 日访问瑞士,并在访瑞期间,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此次会谈备受全球瞩目,尤其是在四月初关税战升级后,这是双方首次进行高层接触,给持续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带来了缓和的曙光,也为中国广大出口导向型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
当下,美国经济面临通胀的严峻挑战。2025 年 4 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仍高达 4.2%。物价的持续高位运行,使得美国政府在经济调控方面压力巨大。为有效缓解通胀,美国急需引入大量价格合理且品质优良的商品来增加市场供应。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强国,在家电、玩具、塑料包装以及日用品等领域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成本优势,这些商品自然成为美国缓解通胀的优质选择。
基于此,市场普遍预测,在本次经贸谈判中,美方极有可能大幅降低上述品类商品的关税。一旦关税降低政策得以实施,中国相关出口企业有望迎来订单的爆发式增长。需求端的迅猛增长将迅速向上游原材料市场传导,塑料行业首当其冲。PP、PE、PS、ABS 等塑料原料,作为家电外壳、玩具部件、塑料包装制品的关键生产材料,其增韧需求预计将显著增加。同时,在玩具、日用品等领域广泛应用的 TPE/TPR 颗粒,市场需求也将随之攀升,相应地,SEBS、SBS 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增长预期。回顾 2018 年关税战间歇期,中国塑料制品出口曾实现单月增长 23%,可见本次机会同样值得塑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关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今年美国关贸政策变化迅速,此次谈判存在较大变数,且可能出现反复情况。但总体而言,缓和的大基调不会改变。因此,塑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必要密切关注此次经贸谈判的进展情况,提前做好战略布局。一方面,企业应优化库存结构,提前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还需积极研究美国市场的准入标准和消费趋势,提前完成产品认证和市场推广工作,以便在关税政策调整后,能够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目前,在中低端塑料制品领域,东南亚国家与我国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需重点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提升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此次中美经贸会谈,对于塑料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需提前谋划,积极应对,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