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4 月 28 日消息,在全球聚丙烯薄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贸易争端的阴云再次笼罩。韩国作为该产品的重要消费与进口市场,其最新贸易决策引发广泛关注。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 - 2030 年全球及中国聚丙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 年 4 月 25 日,韩国企划财政部发布第 1125 号令,宣布将继续对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厚度超过 10 微米的取向聚丙烯薄膜征收反倾销税,且实施期限长达五年。其中,中国产品所面临的税率区间为 2.50% 至 25.04%。此措施自公告发布当日起即刻生效,涉及的韩国税号为 3920.20.0000 和 3921.90.2000 。
事实上,韩国对上述三国聚丙烯薄膜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早在多年前便已拉开帷幕。回溯至 2013 年 1 月 7 日,韩国正式启动调查程序。经过近一年的深入调查与评估,于 2013 年 12 月 20 日正式对相关产品实施反倾销税。此后,在 2019 年 8 月 23 日,韩国通过日落复审决定延长征税期限。2024 年 4 月 26 日,韩国再次启动第二次日落复审调查,并于 2025 年 2 月 20 日作出终裁,给出继续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此次反倾销税的延续,对相关国家的聚丙烯薄膜出口而言,无疑是一记沉重打击。特别是对于中国企业,高达 25.04% 的税率将使出口成本大幅攀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在这种压力之下,部分企业或不得不重新审视市场布局,调整出口策略,甚至可能被迫削减对韩国市场的出口量,转而寻求其他海外市场。从韩国方面来看,这一举措充分彰显其对本土聚丙烯薄膜产业的保护决心。韩国期望通过此举,稳固国内相关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强本土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减少来自进口产品的冲击。
韩国此次延长对中印泰三国聚丙烯薄膜反倾销税的决定,深刻反映出国际贸易领域中保护主义倾向仍在持续蔓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贸易保护措施不仅破坏了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更对相关国家的出口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全球聚丙烯薄膜市场本就竞争激烈,各国企业在技术、成本、质量等方面展开全方位角逐,而韩国此举无疑使市场竞争态势变得更为复杂与严峻。
展望未来,相关国家的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应对这一不利局面。一方面,应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品质与性能,以高附加值产品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从而有效降低贸易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唯有如此,企业方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觅得生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