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料污染现状大起底:回收率不足 10%!

   时间:2025-04-19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4 月 19 日消息, 塑料作为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材料,其引发的污染问题正演变为全球性的紧迫难题。然而,长期以来,全球塑料产业一直缺乏全面且深入的系统性分析。直到近日,这一局面迎来新突破。

4 月 10 日,国际学术期刊《通讯 - 地球与环境》发布的一篇论文,为人们揭开全球塑料产业的神秘面纱。研究人员沿着从原料到废物管理处置的完整供应链,对每种塑料类型进行细致划分,精准呈现 2022 年全球塑料在生产、使用、弃置等环节的流动轨迹与存量情况,并绘制出详细的全球塑料贸易图谱。研究显示,全球塑料回收率长期在低位徘徊,仅约 9%,2022 年生产的 4 亿吨塑料中,再生材料仅占 9.5%,不足 3800 万吨。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该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谭全银。研究还披露,美国人均塑料消费量在全球居首,每人每年平均达 216 公斤;中国虽以每年 8000 万吨的消费量位居总量第一,但人均年消费量仅 50 公斤,显著低于美国。2022 年,全球弃置的 2.68 亿吨塑料中,仅有 27.9% 被送去分类和潜在回收,且分类后的塑料实际回收率也仅有一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区域数据统计局限及未纳入非正规回收部门数据,全球塑料废物回收率或被低估,中国大量小规模塑料回收商的情况便是例证。

尽管此次研究未对 2022 年后的趋势作出预测,但鉴于行业固有发展惯性,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塑料的刚性需求,塑料生产与消费规模预计将持续攀升,这无疑会加剧塑料污染对环境的挑战。过往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塑料产量从 1950 年的 200 万吨激增至 2022 年的 4 亿吨,预计 2050 年将突破 8 亿吨。与此同时,塑料垃圾处理方式也发生明显转变,1950 - 2015 年,79% 的塑料垃圾被填埋,而 2022 年填埋占比降至 40%,焚烧占比则上升至 34%,成为主流处理方式之一。

为此,研究人员强烈呼吁,世界各国应积极制定契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政策,通过推广重复使用、减少一次性使用及强化回收等措施,全力减轻塑料污染。同时,需严格管控塑料添加剂,升级回收基础设施,完善生态设计标准,提升塑料及制品的可回收性。此外,还应因地制宜制定解决方案,助力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回收部门转型,推动高收入地区发展废物能源化技术。在减少塑料使用方面,应果断禁止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设计更易回收的产品,并加大对回收系统与技术的投资力度,多管齐下应对塑料污染危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