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7 月 27 日消息,万华化学于 7 月 16 日发布公告,宣布将对厂区内现有的聚醚胺装置实施扩能改造。此次改造在保持主要生产设备和工艺路线不变的前提下,将装置产能从每年 40000 吨提升至 60103 吨,环保设施及供水、供热等配套工程则依托现有系统完成。
聚醚胺,又称端氨基聚醚,其分子主链由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或两者的嵌段共聚物构成,端羟基被氨基所取代。该产品可通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乙二醇与丙二醇的共聚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氨化反应制得。选择不同的聚氧化烷基结构,能够对聚醚胺的反应活性、韧性、粘度及亲水性等多项性能进行调节。而胺基的存在,使得聚醚胺具备了与多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可能。目前商业化的聚醚胺产品涵盖单官能、双官能、三官能等类型,分子量范围从 230 到 5000 不等。随着页岩油气开采、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在环保涂料等行业应用的不断拓展,下游市场对聚醚胺的需求正日益增长。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在产能布局上,亨斯迈与巴斯夫两家企业占据了全球聚醚胺市场 50% 以上的份额。国内的主要生产商还包括万华化学、阿科力、淄博正大聚氨酯有限公司、扬州晨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凯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2021 年,受风电行业需求激增的带动,聚醚胺市场需求大幅上涨,阿科力借此机会扩大产能,从 2018 年的 5000 吨逐步提升至 2023 年的 2 万吨,跻身国内供应商前三行列。聚醚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聚脲喷涂、大型复合材料制造、环氧树脂固化剂(主要用于风电叶片复合材料生产,可赋予材料高韧性和抗疲劳性,以适应复杂工况)以及汽车汽油清净剂等多个方面。
在生产工艺上,聚醚胺的合成技术多样,主要有水解法、氨苯氧基法、氨解法、离去基团法、高压还原胺化等,按生产流程又可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两种。亨斯迈与巴斯夫作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企业,均采用连续生产工艺,使用负载金属催化剂,这对催化剂体系选择、工艺控制及生产设备都有着严格要求。万华化学此次扩能项目采用的是临氢胺化法,通过聚醚与氢气、液氨反应生成聚醚胺,该技术为万华自主研发,历经小试、中试及工业化中试阶段的验证,并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与工业化试验专家验收。此外,万华化学实现了聚醚原料的自给自足,能够提供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原料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