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法纺织企业,再生基地开建!

   时间:2025-08-16 来源:色母粒产业网发表评论

【色母粒产业网】8 月 16 日消息,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首府乌法的一家纺织企业,宣布将在当地新建再生与合成纺织材料生产基地,计划于 2027 年实现全面投产。该企业已在乌法租赁了 1.7 公顷土地,新工厂将同时规划合成纺织材料制造以及纺织废料再生为再生纤维两大业务板块。此项目已得到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政府新闻部门的确认,并被纳入地方 “重点投资项目清单(PIP)”,是当地首例且独特的纺织类综合项目。

按照公开的规划,项目建设将分阶段进行:前期先上线拆解(开松 / 去结)与无纺布生产线,后续再扩展至玻璃纤维、机织物及纱线生产,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一体化生产线。官方信息显示,该项目预计将带来 126 个新增岗位,还能获得地方产业发展基金的优惠贷款以及不经竞拍的土地要素支持(在手续合规的前提下),总投资规模为 3.265 亿卢布。从企业背景来看,运营主体成立于 2002 年,总部位于乌法,主要经营纺织面料生产。其 2023 年底披露的营收为 165,000 卢布,净利润为 96,000 卢布,此次新项目被视为一次面向规模化与工艺升级的 “转型性” 投入。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从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循环回收与再生聚酯(rPET)的角度出发,该项目的原料与产线组合对 “杂质控制” 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在原料端,纺织废料往往并非单一的聚酯,常常包含锦纶、腈纶、聚丙烯、氨纶及棉等非 PET 组分。这些共混或混纺成分在机械回收过程中,会形成熔融不相容相,或者产生黑点、凝胶、鱼眼等外观缺陷,进而影响熔体流变与纤维纺丝的稳定性。对于 PET 回收体系而言,这类 “非 PET 聚合物杂质” 是首要风险,需要在前端进行准确识别与分选,并在造粒环节设置精细过滤与熔体净化工序。

染整与助剂残留也是一大问题。纺织端使用的分散染料、载体、含氟化学品的拒水拒油整理剂、柔软剂、抗静电剂、涂层与背胶等,在热解或熔融过程中,容易引发颜色漂移、气味问题、热稳定性下降,还可能对后续的纺丝及终端合规产生影响。与饮料瓶回收相比,纺织废料进入 rPET 体系,往往需要更强的脱色、脱味与深度净化能力,并且要对挥发性与迁移性残留进行 ppm 级的过程控制。

颜色与异色污染同样不容忽视。纺织废料颜色复杂,异色与深色的占比会显著影响再生切片和纤维的可用色域与应用场景,导致下游只能选择深色或黑色纤维路径,从而抬高调色与稳定成本。因此,上游需要进行批次化管理与色谱分选,并建立来料颜色分布与出料色差的统计过程控制(SPC)。

该项目后续还将布局玻纤、机织与纱线生产,这就带来了玻璃纤维共线的颗粒 / 纤维性污染风险。玻纤粉尘、碎丝如果与 PET 回收造粒 / 纺丝共线,或者共用物流与除尘系统,就存在硬质无机颗粒交叉污染的风险,轻则磨损设备与喷丝板,重则造成纤维断头与过滤压差飙升。建议对工艺与物流进行物理隔离,优化差压与气流组织,对过滤耗材进行分区并设定独立的更换周期,同时对颗粒物(例如以 μm 计的无机颗粒数 / 质量)进行例行监测。

在工艺窗口与质量门槛方面,为实现稳定的 rPET 纺丝,需要将乙醛(AA)、端羧基(CEG)、灰分、凝胶、黑点、金属元素与卤素等关键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兼顾 IV(粘度)回升 / 保持及热氧 / 水解稳定。在再生切片与纤维端,建议建立来料 — 再生切片 — 纱线 / 布的三段式质量追溯与统计控制图,对杂质事件进行可视化闭环管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杂质维度相互影响,项目 “先无纺后玻纤” 的路线意味着在项目前中期就应按照终局形态设计隔离与净化方案,否则随着产线扩展,杂质控制的技术债会被放大。

这一项目所体现的政策与投资信号对行业也具有重要意义。政策加持与金融工具叠加,该项目获得优惠贷款与土地要素支持,表明地方层面对循环经济与纺织再生的产业化与落地速度有明确导向。对 PET 回收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区域化供给中心有望形成,但也需要以标准化与合规模型换取持续性政策信用。

从 PIP 定位与就业贡献来看,项目被纳入重点投资项目清单,能带来 126 个岗位并提升区域税基,这将促使项目在安全、环保与杂质管理方面的投入更加 “前置化、透明化、可审计化”。

在体量与成长性上,在 3.265 亿卢布的初始投入下,若后续进行扩产,建议同步升级分选识别技术(如近红外 / 双能 X 射线 / 溶解分离)与深度净化单元(固相缩聚、精馏脱挥、层层过滤 / 深层过滤),以降低 “杂质带来的单位成本波动”。

对于 PET 回收企业,有一份操作性清单可供参考。在原料方面,要建立来料成分指纹库与批次级 COA,对非 PET 聚合物、颜色与助剂实行分级定价与罚扣机制。过程中,在开松 — 清洗 — 分选 — 熔融 — 过滤 — 脱挥 — 造粒全链条设置在线监测点,对黑点 / 凝胶 / 颗粒物 / 气味设定报警与停机阈值。设备方面,对玻纤与 PET 实施厂房 / 风道 / 地面 / 工器具隔离,并对除尘与负压系统进行分区冗余设计。质量上,建立 IV、AA、CEG、灰分、金属 / 卤素与粒子计数的周 / 日产线报表,与客户端纺丝断头率做回归关联,形成杂质 - 工艺 - 品质的闭环优化。合规方面,根据终端去向按需导入 GRS/ISO 14001 / 化学品管理白名单等框架,降低 “隐性杂质” 引发的供应链风险。

随着全球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的加速推进,rPET 正从瓶用料快速延伸到更广泛的终端应用领域。近期,巴什科尔托斯坦一体化再生纤维项目的落地,不仅展示了再生聚酯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产品渗透的趋势,也再次凸显了原料杂质控制、工艺净化与品质稳定性在新兴应用中的重要性。在热成型片材这一高性能要求的细分赛道,rPET 的颜色控制、异物管理、力学性能与食品接触安全等挑战尤为突出。本次 “rPET-Thermoforming 片材 rPET 应用论坛” 将汇聚行业专家、材料商、设备商与品牌方,围绕杂质管控、加工技术、检测标准与应用拓展展开深入探讨,助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抢占先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关闭
色母粒产业网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色母粒产业网微信客服

400-1130-365
电话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