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8 月 30 日消息,2025 年 8 月 26 日,同德化工发布重要公告,宣布拟追加投资 34.79 亿元,用于完成 PBAT 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的建设。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公司对 PBAT 业务的重视,也将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为国内全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同时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及 BDO 相关业务规划也随之受到行业关注。
根据公告内容,截至 2024 年底,同德化工 PBAT 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的在建工程投资已完成 30.49 亿元,而此次追加投资后,该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到约 34.79 亿元。此次追加投资并非偶然,而是基于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多重实际情况调整,公司在公告中详细说明了四大追加原因,全面展现了项目建设的复杂性与实际挑战。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项目追加投资的首要原因是 PBAT 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现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受地质条件影响,项目不得不采用分台阶建设模式,这一调整直接导致现场土建工程量大幅增加,外管廊建设投资与总图费用也相应上升,同时配套的照明、给排水系统建设成本也随之增加;此外,分台阶建设还使得原本可研阶段计划合建的变配电、机柜间等设施需重新分别规划建设,进一步推高了变配电和仪控系统的投资金额。
其次,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进度未达预期也是重要诱因。在项目建设初期,园区曾承诺提供较为完备的配套设施,但实际建设过程中,园区配套设施推进速度缓慢,无法满足项目建设进度要求。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同德化工不得不自行新建部分安全、环保设施,加之 PBAT 项目本身所需配套设施数量较多,双重因素叠加导致项目建设成本进一步上升。
第三,施工材料价格上涨与设备选型调整同样带来成本压力。在项目分包招标期间,施工材料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其中钢筋、混凝土及型钢等关键材料价格涨幅尤为突出,直接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同时,为确保项目质量与长期稳定运行,部分设备选用了进口高档次产品,这一选择也使得设备采购成本较前期估算阶段出现显著上升。此外,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部分无法量化的费用,综合多种因素,最终促使公司决定追加投资以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除了 PBAT 项目的重要动态,同德化工 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也备受关注。根据公开数据,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56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9.3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09.19 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75.7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501.31 万元,同比下降 87.45%。尽管上半年业绩面临一定压力,但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布局仍在稳步推进,尤其是与 PBAT 相关的 BDO 业务规划,展现出长期发展潜力。
从行业背景来看,BDO(1,4 - 丁二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原料,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其是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四氢呋喃(THF)、1,4 - 丁内酯的核心原料,在多个产业链中扮演关键角色。随着全球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限塑” 政策已在全球多数国家落地实施,我国中央及地方各省市也相继推出 “限塑令”“禁塑令”,绿色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迎来良好的市场前景。而 PBAT 作为全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重要品类,广泛应用于超市购物袋、外卖餐盒、农用地膜、生物医疗等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且 PBT 可进一步加工生成 PBAT,形成产业链联动效应。
此外,THF 作为重要有机溶剂,其聚合产物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PTMEG)是生产高弹性氨纶(莱卡纤维)的基本原料,而氨纶主要用于高级运动服、游泳衣等高弹性针织品的生产;1,4 - 丁内酯则是生产 2 - 吡咯烷酮和 N - 甲基吡咯烷酮的原料,由此衍生出的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产品附加值高,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随着下游市场对 PBT、PBAT、THF、PTMEG 等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BDO 作为上游核心原材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配套公司新建的年产 6 万吨全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同德化工已制定明确的 BDO 业务规划。公司拟由全资子公司 “同德科创材料有限公司”(最终名称以工商核准注册为准)投资新建年产 24 万吨 BDO 项目。这一项目的建设将有效解决公司 PBAT 生产的原材料供应问题,形成 “BDO-PBAT” 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降低对外购原材料的依赖,同时提升公司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