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10月12日消息,2025年10月8日,惠城环保子公司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顺利复产并实现稳定生产。该项目的复产告捷,标志着我国废塑料资源化技术规模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据了解,项目团队通过多轮优化改造成功推动复产进程,复产后装置迅速进入平稳运行状态。所产出的塑料裂解轻油产品经第三方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并已成功发往泉州交付客户。此次交付意味着20万吨/年项目正式迈入产品市场化应用新阶段,为废塑料资源化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实践基础。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该项目产出的塑料裂解轻油作为绿色化工原料,可替代传统化石资源,广泛应用于化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等领域。其不仅契合"双碳"目标下石化行业对低碳、循环原料的迫切需求,也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源头解决方案。客户接收产品后,将用于深加工生产循环聚烯烃等高附加值材料,形成"废塑料-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循环化学材料"的完整产业链,从根源上解决低值废塑料"处理难、污染大"的行业痛点。
项目的成功离不开自主研发的混合废塑料深度催化裂解技术(CPDCC),该技术可一步法将混合废塑料直接转化为塑料裂解气、液化塑料裂解气和塑料裂解轻油等产品。作为全球首套采用CPDCC技术的工业化装置,项目于2024年3月在广东揭阳开工建设,2025年7月11日试生产成功,7月19日完成首批产品交付。此次复产及持续交付,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在规模化、连续化生产中的成熟性与可靠性,为全球废塑料资源化利用提供"惠城方案·中国智慧"。
在技术落地的同时,合作布局也同步推进。2025年9月26日,惠城环保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塑料再生有限公司签署《意向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资源获取、化学循环、科研开发等领域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央企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协同创新,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整合、政策对接与核心技术上的优势,共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废塑料高值化利用模式,为我国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与此同时,聚甲醛产业近期也迎来多点突破。9月28日,新疆兵能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万吨续建聚甲醛项目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这一总投资8.1亿元的项目采用波兰ZAT技术,盘活了停放13年的进口设备,成为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首个高分子化工新材料项目。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达产后将启动二期10万吨项目,未来总产能将达14万吨。
其他聚甲醛项目也进展不断。唐山中浩化工6万吨/年聚甲醛配套项目(一期)的24万吨/年甲醛装置于9月实现全流程贯通;今年3月,利华益(利津)8万吨/年聚甲醛项目获环评审批公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二期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进入环评受理阶段;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化学华陆公司2月自主研发的高端聚甲醛新材料中试项目成功产出优于同类产品的合格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