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10月8日消息,化工行业近期面临尴尬局面,传统旺季并未如预期般到来,反而产品价格普遍下滑,与众多产品涨价趋势形成鲜明对比。其中,钛白粉今年的涨势明显放缓,三季度备货者表现理性,主要以刚需为主。市场预测,国庆后龙头企业或将率先降价,其他主力生产商也将紧随其后,以争夺订单和市场份额。
在10月初,中石化、利华益等龙头企业宣布产品吨价下滑,进一步印证了旺季降价的现象。据涂料采购网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末,已有60余种化工品价格较8月末环比下滑,跌幅接近20%。这些化工品涵盖溶剂类、基础原材料类以及下游类,价格下滑幅度高达近3000元/吨,显示出市场需求的疲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部分化工品价格触及了近几年低点。例如,PTA现货理论商谈价格震荡在4730-4765元/吨,已接近近三年低点;纯碱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也大幅下跌。同时,河南甲醇现货报价也明显下跌,显示出市场整体的低迷态势。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众多化工龙头企业也出现了报价下滑的情况。万华化学山东区域丙烯、MTBE、叔丁醇等产品的报价均较8月底有所下滑,华鲁恒升醋酸、己二酸、环己酮等产品的报价也均出现下滑。这些龙头企业的报价下滑,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使得整个化工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尤其是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是导致传统旺季“不旺”的主要原因。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处于荣枯线下方,反映出国内制造业活动的持续收缩,工业品需求受到抑制。此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尤其是原油等能源价格的下行,也削弱了工业品的成本支撑,使得化工品价格难以在高位站稳。
然而,降价并未能有效促进订单的增长。部分涂料化工企业并不希望原材料降价,因为一旦上游原材料降价,下游企业就会要求中游厂商降价。这种情况在家电、汽车、新能源等行业都屡见不鲜。化工产业链多个环节的企业都被外界风险裹挟着降价,后续带来的将是收入压力增大、利润空间缩小、库存积压、占用资金、产品贬值、资金链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样的困境,化工产业链上的企业不得不谋求生存之道。价格战等恶性竞争将持续加码,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