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5 月 13 日消息,在化工生产领域,新共混挤出生产线的引入无疑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策。虽然其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与回报,但整个过程却充满挑战,从前期规划到设备落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考量。
企业在启动新生产线项目时,首先要对自身需求进行全方位剖析,涵盖可用空间、资金预算以及人员配置等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还需抉择究竟是采购单台挤出机,还是购置整套组件来搭建生产线。过往积累的挤出生产线搭建与运营经验,虽能为新项目提供助力,但面对全新配方与生产工艺时,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共混企业也需谨慎行事,因为其中潜藏着诸多未知风险。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混合工艺的复杂程度在生产线构建模式的选择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简单的生产线用于生产含色母粒的颗粒,五六种成分经一个进料器送入挤出机,再通过造粒机制成产品,这类生产线复制难度较低;而复杂的生产线,所有配混在挤出机内完成,需配备多达八九个失重式喂料器,还需在挤出机上方设夹层与物料处理系统,一般企业往往会求助经验丰富的供应商协助搭建。
挤出机作为共混生产线的核心,螺杆尺寸的选择关乎生产规模、产量与原料成本。27 毫米螺杆的挤出机适用于实验室,33 - 53 毫米是常见规格,大规模制粒则需 73 毫米甚至 103 毫米的挤出机。小规格挤出机启动废料少,换单清洁便捷,在处理高价材料时优势明显。
此外,生产线安装对工厂空间与公用设施也有特定要求。标准天花板可适配 33 - 53 毫米挤出机的生产线,73 毫米及以上规格则需更高空间;小型生产线对电力和水需求低,大型挤出机可能需改造基础设施,例如 73 毫米挤出机可能因电机功率大,需增设变压器,增加成本。
在规划与执行安装环节,参与方数量影响着项目的顺利推进。自行采购不同供应商零部件虽能节省成本,但设备间的协同工作易出现问题;选择一站式供应商,可减少设备通信故障风险。
喂料机的选择同样关键,第二台喂料机的加入会影响配方一致性。多数混炼生产线采用失重式喂料机,且不同物料需匹配对应类型的喂料机,同时还可借助侧进料器等设备提升混合质量与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挤出机机筒和螺杆作为主要磨损部件,校准不当会缩短使用寿命,企业可借助供应商提供的健康检查等维护服务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最后,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理想的供应商应具备涵盖挤出机、进料器、造粒机等全生产线组件的专业知识。企业在选择时,可就实验室预生产测试、不同切粒方式优势、喂料方式特点以及设备快速更换功能等方面向供应商深入咨询,确保新共混挤出生产线能够顺利投产并实现预期效益。